恃功的意思

如题所述

恃功的意思:自负功高。

出处: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后燕·慕容垂》:“翟斌恃功骄纵,邀求无厌。”《新唐书·王琚传》:“右相李林甫恨琚恃功使气,欲除之。”。

崔鸿介绍:

1、崔鸿是第一个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史的人。他把十六国时期当作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把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提高到正史地位,并为此倾注了毕生心血,他的《十六国春秋》,不仅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2、而且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开日后北魏史、辽金史、元史、清史之先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象征。

3、北魏崔鸿所著的《十六国春秋》,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文献。看到《十六国春秋》,是明万历年间出现的残本。《十六国春秋》散佚的时间,清代学者多有猜测。王鸣盛认为,“盖当五代及宋初而亡。”

4、钱大昕认为,“宋人已无见此书者。”然王、钱二位均未做深入考证。其实,《十六国春秋》于宋时仍存。如北宋初编成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即是抄录《十六国春秋》最多的一部类书。

5、北宋中后期司马光编就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亦大量抄录了《十六国春秋》的史料。在南宋还是可以找到《十六国春秋》存在的痕迹。如南宋初孔传的《东家杂记》提到,他读过《十六国春秋》。

6、号称宋代四部目录书之一的《遂初堂书目》著录有《十六国春秋》。甚至明中期学者杨升庵也看到过《十六国春秋》,这比此后万历年间出现的《十六国春秋》残本要早。这说明到明中期,《十六国春秋》仍存在。

7、《十六国春秋》是北魏崔鸿所撰的一部记述自西晋灭亡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北方十六个政权兴亡历史的断代史。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动乱的时代,而对于史学,却是个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正史”名称开始出现,并且在图书分类中。

8、“史部目录”正式形成,使得史学由作为经学的附庸上升为同经学并立的独立科目,并且确立了仅次于经学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前承秦汉大一统之余绪,后启隋唐盛世之端倪的魏晋南北朝,在史学的进展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9、崔鸿的家世背景,不但富于史学的传统,而且其高门大姓的出身,更是为其成书提供了优越条件。北魏时期,崔氏为北方地区的高门大族。崔鸿所属的这一支原居河北清河郡,其曾祖崔旷早年随南燕主慕容德南渡黄河,迁居于青州。

10、崔旷在宋文帝时曾官至乐陵太守,崔鸿祖父崔灵延在宋孝武帝时为龙骧将军、长广太守、受封关内侯。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灵延以败军之将被俘并迁至北魏代京附近。

11、崔鸿的伯父崔光也一同被迁。崔光后来出仕北魏,参与机要,成为拓跋王朝倚重的元老重臣。崔鸿的父亲崔敬友是崔光之弟,曾出任本州治中、梁郡太守。更为重要的是,崔光也是北魏重要的史学家。

12、从30岁起任著作郎,参与修撰北魏国史,到73岁病故,崔光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史职,这或许影响到了崔鸿的史学撰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