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崇阳提琴戏

如题所述

崇阳提琴戏解释如下:

提琴戏,原名花鼓戏,湖北省崇阳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提琴戏原是湖南岳阳一带的花鼓戏,约于清末流传到湖北崇阳、通城等地,改称“提琴戏”,是湖北省崇阳县别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

在鄂东南、湘北、赣北等地区流传的梁山调与崇阳地方小调、民间音乐结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因以提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提琴戏因曲调优美,旋律明快,表演内容贴切生活而受当地民众喜爱。 

2008年6月7日,提琴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126 。

提琴戏相传源于清代中叶湖南岳阳、临湘一带盛行的“小丝弦”(即今岳阳花鼓戏“琴腔”)之前身,岳阳一带曾称巴陵汉戏为“大丝弦”。

文化特征

提琴戏曲调有正调、哀调、梦调、西湖调、阴调、一字调、反十字调(打采调)等及各种花腔小调,曲调优美,旋律明快。

提琴戏脚色行当主要包括老生、小生、奶生、正旦、花旦、闺门旦、婆旦和小丑,称为“三生、四旦带一丑”,其中丑角兼演摇旦和净角,民间有“七紧八松”之说。武功戏较少,因而没有专业武生行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