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鼎盛时期

如题所述

元朝时期,尽管科举制度受到蒙古统治影响而显得黯淡,但四书试士的模式却在此时崭露头角。元朝灭亡后,明朝崛起,科举制度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朝统治者对科举的重视程度超越前代,科举考试的严谨性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代,进入国子监学习的人需经过多种途径,如生员可通过贡监、荫监、举监或例监成为监生。监生享有直接做官的权利,特别是明初,监生担任高级官员的现象极为普遍。然而,随着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减少,但可以通过乡试晋升为科举生员。


参加乡试的资格除了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需要通过童试获取生员资格。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通过院试的生员分为廪生、增生和附生。考取生员是科举之路的开端,他们可以通过府州县学选拔为贡生,或通过省级考试成为科举生员。乡试在逢子、卯、午、酉年的秋季举行,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则在次年丑、辰、未、戌年的春季举行,殿试在会试后由皇帝主持,分为三甲,状元、榜眼和探花被称为三鼎甲。


明代科举考试的佳话是连中三元,即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仅有黄观和商辂两人在明代达成。殿试后,状元和榜眼、探花会获得翰林院的职位,其余进士则通过考试成为庶吉士,三年后通过散馆考试,晋升为翰林院官员或分派到各部任职。


八股文在明代乡试和会试中占据主导,它源于宋代经义,形式固定,内容受限于四书五经。尽管对学问有严谨要求,但八股文的僵化束缚了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也导致科举考试制度走向衰落。顾炎武对此深感忧虑,认为八股的危害超过了焚书。


扩展资料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