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变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变迁反映了: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最终趋向统一。

    从分裂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这一时期,我国的朝代更替十分频繁,甚至出现十几个政权互相并立的局面,南北地区长期对峙。据统计,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陈共369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过30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其中分裂的时间长达319年,真正统一局面只不过几十年而已,可谓“小统一,大分裂”。从统一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虽然国家长期分裂,但其中也孕育的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西晋曾经短暂统一全国,魏国、前秦、北魏、北周都曾经统一北方,东晋以后,南方地区长期统一。二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南北经济形态和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为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南方、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使南北方民族矛盾减少,也推动了全国的统一进程。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南北朝后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逐渐趋向平衡。由于长期受战乱的影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和劳动。力,大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在三吴地区、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方地区的经济经历了东汉末年和十六国两次大的破坏。但是,由于一些统治者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经济在经历战乱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例如曹魏政权推行重农政策和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新式灌溉工具翻车和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犁耕法的推广等,都对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北方游牧经济和中原农耕经济两种生产方式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总之,由于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大大缩小,加速和深化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的分裂战乱局面和建立统一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民族融合形成又一次高潮,长江、黄河流域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

    民族大融合的特色比较明显。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各民族优秀分子的共同创造;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既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又体现了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特征。例如,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各族人民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在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是儒道释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使道教官方化,成为地主阶级的宗教。萧梁时期,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二是佞佛与反佛斗争十分激烈。由于佛教教义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给老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出路,也适应了统治者麻痹人民思想、进行思想控制的需要,佛教一度十分盛行,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佛教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反佛的思想,例如范缜的《神灭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

    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这一成果比西方早近一千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比较高的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0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大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无一不体现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

政治上:国家长期分裂,最终走向统一。

从分裂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这一时期,我国的朝代更替十分频繁,甚至出现十几个政权互相并立的局面,南北地区长期对峙。据统计,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陈共369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过30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其中分裂的时间长达319年,真正统一局面只不过几十年而已,可谓“小统一,大分裂”。

从统一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虽然国家长期分裂,但其中也孕育的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西晋曾经短暂统一全国,魏国、前秦、北魏、北周都曾经统一北方,东晋以后,南方地区长期统一。二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南北经济形态和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为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南方、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使南北方民族矛盾减少,也推动了全国的统一进程。

经济上:南方得到了开发,南北趋向平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逐渐趋向平衡。由于长期受战乱的影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和劳动力,大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在三吴地区、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方地区的经济经历了东汉末年和十六国两次大的破坏。但是,由于一些统治者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经济在经历战乱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例如曹魏政权推行重农政策和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新式灌溉工具翻车和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犁耕法的推广等,都对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北方游牧经济和中原农耕经济两种生产方式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总之,由于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大大缩小,加速和深化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的分裂战乱局面和建立统一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文化上:各族文化交融,区域特色明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第一、带有分裂割据的浓厚烙印。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等。

第二、民族大融合的特色比较明显。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各民族优秀分子的共同创造;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既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又体现了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特征。例如,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各族人民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第三,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异常活跃。突出表现在:一是儒道释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使道教官方化,成为地主阶级的宗教。萧梁时期,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二是佞佛与反佛斗争十分激烈。由于佛教教义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给老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出路,也适应了统治者麻痹人民思想、进行思想控制的需要,佛教一度十分盛行,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佛教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反佛的思想,例如范缜的《神灭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

第四,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这一成果比西方早近一千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比较高的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第2个回答  2016-03-03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4.科技发展,佛教盛行
第3个回答  2016-03-02
统治者私心中,没有大局观,不知道休养生意发展经济,为了一己私利战争不断。民众觉悟不高,不知道如何打破自己的命运,英雄造时势,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英雄来拯救这一局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