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斯拉夫分为几个国家地图

前南斯拉夫分为几个国家地图

前南斯拉夫分成了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6个国家。

1、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简称斯洛文尼亚,是一个位于中欧南部,毗邻阿尔卑斯山的小国。西邻意大利,西南通往亚得里亚海,东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围,东北有匈牙利,北接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国土面积为20,273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205万人,卢布尔雅那为首都及最大城市。

2、克罗地亚共和国,简称克罗地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共和国,处于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潘诺尼亚平原的交界处,首都为萨格勒布。

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

4、北马其顿共和国 ,简称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北马其顿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

5、黑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个多山国家,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3万。 黑山东北部与塞尔维亚毗连,东部为科索沃,东南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部与波黑及克罗地亚交界,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

6、塞尔维亚共和国,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

与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扩展资料: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轴心国武装侵略而灭亡的南斯拉夫王国。

在轴心军占领期间,原南斯拉夫境内出现反抗势力,其中一支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领导的共产党游击队,1943年后,西方盟军认可其为领导南斯拉夫抗战的盟军,开始大量军事增援,铁托的共产党政权成为了该国的政府代表之一。

1945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斯拉夫解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1

前南斯拉夫的领土分成以下6个主权独立国家: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

扩展资料:

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1992年4月7日欧共体承认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独立。同日美国宣布承认波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独立。12日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3政党再次达成停火协议,然而15日,波黑武装冲突又起。在欧共体调解下,波黑冲突3方于23日再次签署停火协议,同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分别通过建立新的共和国家宪法草案。

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惩罚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塞族的武装行动。由于制裁,前南联盟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退步为欧洲最为贫穷国家之一。

1995年,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波斯尼亚战争)结束,波黑塞族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战败。

继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国。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并最终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斯拉夫

第2个回答  2018-07-06

【主回答】

前南斯拉夫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扩展资料】

南斯拉夫于1989年人口约有23,690,00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2.6人。平均寿命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大幅提高,上升了35年,根据1981年的调查,男性平均寿命为67.7岁,女性为73.2岁,出生率为1.51%、死亡率为0.96%。南斯拉夫人口于二次大战刚结束时仅有1500余万人,而到了1990年时成长至2300万人,增加了约50%。

1961年至1981年,人口年增长率为0.95%,与当时发达国家大致相同。全国人口增长率则按地区不同而差异极大,根据1986年的纪录,较为发达的斯洛文尼亚和伏伊伏丁那人口年增长率为0.46%和0.87%,而同期较为落后的科索沃和马其顿则为2.51%和1.53%,特别是科索沃,1950年至1983年南斯拉夫人口总增长只有39%的时候,科索沃的人口增长了约220%,还在1980年代时还成了南斯拉夫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达每平方公里146人。

南斯拉夫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25%,在越落后的地区其比例即越高,而全国平均年龄为33.9岁,男性平均年龄为32.6岁,女性则35.1岁。196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支持计划生育的措施,以控制人口增长,并通过了堕胎法、加强现代避孕技术和性教育宣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南斯拉夫有不少人选择移民到他国,包括战争期间与轴心国合作者(其中有不少人被同盟国遣返回来)以及因为反共意识形态而选择离开南斯拉夫,据估计外移者约有数10万人,另外还有将德国侨民驱逐出境。

20世纪40年代里,南斯拉夫政府进行国内移民,塞尔维亚、黑山和波黑等山区的平民大举迁移到肥沃、原属德裔居民的伏伊伏丁那土地。

50年代中,南国进入快速工业化时期,开拓了第二次的移民潮,高达数十万的低技术工人自乡村迁移到都市,其中以斯洛文尼亚移入者最多,其他共和国移民大量移住使其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共和国转为南国唯一的现代工业化共和国,据统计,截至1990年为止,斯洛文尼亚曾有超过289,000人移入,并有约207,000人移出,移出者多前往西方国家或其他共和国谋生。据估计,因移民因素而使斯洛文尼亚实际上升了约14万的人口。

国外移民方面,在1960年至1966年期间,约有38万人从南斯拉夫移民到其他国家(主要是经济因素),70年代中期,西欧国家的劳工需求极高,南斯拉夫许多人便前往作为临时劳工谋生,最高峰时约有140万人,之后此数逐渐下降,后于80年代为100万人,40万人返回了南斯拉夫。这些前往欧洲劳力市场的移民里以塞尔维亚人最多,占了37%,排名第二的是克罗地亚人,约有24%,但至80年代后反而是波黑人的数量持续上升。

参考资料:前南斯拉夫-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0-04-20
1、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名如此)——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 2、克罗地亚 3、斯洛文尼亚 4、马其顿 5、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先是五个,现在是七个了
第4个回答  2010-04-21
1991~1992,东欧剧变是使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5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继承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主体地位,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共和国),2006年,黑山(门的内哥罗)举行全民公决,以百分之55的微弱优势决定独立,即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共和国)分裂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门的内哥罗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继承前南斯拉夫联盟和前塞黑的主体地位,至于科索沃单方面独立就和闹剧一样的,最后还是塞尔维亚的,我们就别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