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东风是什么原理?

如题所述

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

因为赤壁在亚洲东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冬季时,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地区常形成冷高压,如西伯利亚高压。这样,赤壁地区在那时应盛行西北风。不过长江中游地区要在隆冬时节刮起东南风不是没有可能的。总括来说有两种可能:

1、由于大气运动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可能在赤壁地区西边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小低压。北半球的低压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入。这样,在低压东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2、也有可能是在赤壁东边出现了一个小高压。北半球的高压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流出。这样,高压西部的赤壁地区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赤壁之战带来的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

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5

三国火烧赤壁义里的诸葛祭风是罗贯中为表现诸葛亮的智而虚构出来的,火烧赤壁确有其事,诸葛亮也的确有功劳,他不是借东风,而是准确的预计了东风的出现。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时正值季节交替,诸葛亮就像天气预报一样算准了东风的时间,使周瑜能把握机会火烧赤壁,促成了战争的成功。

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赤壁之战带来的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

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0
诸葛亮借东风原理:
“借东风”符合天气学原理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都会被曹操抓到铜雀台去。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表明曹操也十分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然而,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有人经过考证却认为是虚构的。不过从赤壁之战来看,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来分析,当时很像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过程。
锋面气旋在我国比较常见,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即西部),吹西北风。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形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有句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这表示“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旋转的。当冷高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能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其实气候概率只有3%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11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但统计赤壁近30年的气象资料,笔者却发现,其实东南风出现的机率只有3%,南风出现的机率是4%,东风出现的机率是7%,3个风向合计起来也只有14%。11月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东南风出现的机率更小。由此可见,诸葛亮“借东风”这一历史事件符合天气演变规律,但是气候产生的机率很却小。笔者认为,“借东风”这一历史事件既是客观事实,也是文人笔下生辉的结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