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时间习俗节日的来历

如题所述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的来历: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的习俗:春节的风俗习惯很多,不同的民族、地域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列举最为常见的一些习俗。
贴春联:在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把旧的门神和对联清除,让后换上新的对联和门神。这样寓意辞旧迎新。
放鞭炮:放鞭炮这个环节是从除夕就要放到年初。大概是年初五左右,每个地方每家每户都不一样的。在祭祖的时候要放。(提醒:出于安全考虑,现在城镇一般都禁止燃放烟花炮竹,农村乡下好像还能放,不过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祭祖拜神:在新年的最后一天,需要给祖先还有神仙祭祀,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
团年饭(年夜饭):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吃一个丰盛的一顿大餐。大餐里面鱼是不能少的,还要有香肠。
新年第一天(正月初一):春节第一天,第一顿早饭一家人要在一起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吃饺子、吃米线、香肠等等而且大人还会给小孩发红包,这就是所谓的“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在去祭拜死去的祖先们,祈求祖先的保佑。
新年第二天(正月初二):春节第二天要走亲访友,一大家族的人在一起聚餐。和气融融的,非常热闹。当然有些也地方也是第三天才走亲访友的。这就叫做拜年。而在拜年的时候晚辈也能得到压岁钱。
春节传统——舞狮:在不同的地方,例如广东的春节就还要舞狮。
贴窗花:在东北地区,除夕那天会在自己家房子的穿上贴上窗花。而且也会在家里挂上年画。
在春节那天是严禁还钱、要账、打扫卫生、倒垃圾等等的,这些象征着不吉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