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一英镑在英国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

这个问题是在看福尔摩斯时想到的,在“铜山毛榉案”中,提到过一位普通的家庭教师,年薪约为四十英镑,而亨特小姐一百二十英镑的年薪让福尔摩斯很担心。
现在一英镑已经降到了相当于8块多人民币了,我想这年薪也太少了点吧,所以想问问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陆续废除了原来纷杂繁复的货币进位制,改行十进位制。如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分别在1792年、1794年、1815年、1816年进行了币制改革;稍晚一些,如日本和德国,也分别在1870年、1871年进行了币制改革。只有英国,直至1971年才进行十进位制的币制改革。目前在收藏外国硬币的过程中,其他国家币改前的硬币很少见,而英国的硬币则依然常见,加之其别称较多,材质各异,常弄得初涉其中者一头雾水。

要掌握英国旧版硬币形制的脉络,就应当弄清英国旧币制的两条线,一条为主线,兑换率为:
4法寻(farthings)=1便士(penny)
12便士=1先令(shillilng)
20先令= 1镑(pound)= 1沙弗林(sovereign)即1镑=20先令=240便士=960法寻。
另一条为辅线,兑换率为:
2先令=1弗罗林(florin)
5 先令= 1 克郎(crown)= 1元(dollar)
21先令=1基尼(guinea)

看一国货币的币值,一般可以用汇率、购买力平价等指标来确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该国最小面值的辅币与主币的比值来推定。存在即是合理,小面值的辅币总有它的可用之处。在1852年前的英国,面值最小的辅币是1/4法寻,与其主币英镑的比值是3840:1,可见当时的英镑相当值钱。1/3法寻的硬币一直发行到1913年,如今已经一币难求。其标价在19世纪中叶之前美国出版的《世界硬币图录》上一度达到数十美元一枚。1 / 2 法寻的硬币发行时间很短,1856年后就停铸了,而1法寻硬币的发行时间则很长,一直延续到1956年当今的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初期,存世也较多,因此除了19世纪中期之前发行的硬币较贵,其他的相对便宜。
货币的形制通常能反映出一国通货膨胀的情况,凡是新发行大面值纸币,或是小面值辅币退出流通领域,均可视作通胀的表象,其频率则反映出通胀的程度。根据英国的币制即可推断出直到20世纪中叶,其经济仍然是相当稳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8
第一你的脑子短路了,19世纪末一英镑要和大清国的货币比或跟民国初期比才对,鲁迅当大学教授也就16个袁大头一个月,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费一个月都用不了二个袁大头,
第2个回答  2019-08-24
大约1200人民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