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的变化规律

具体的回答

半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

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扩展资料:

由于各层海水作相对运动时会发生粘滞力以及海水与陆地和海床的摩擦作用,潮汐对地球自转有一种制动作用,使地球自转逐渐变慢.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周期每个世纪变长1-2毫秒,即距今37000万年以前的泥盆纪一年天数有400天左右!

潮汐长期作用使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所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我们,它的另一面在地球上是看不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潮汐的形成主要是月球的作用,潮汐的变化也与月球的运动密切相关。下面讨论潮汐在一个太阴日(24h50m)和一个太阴月(29.5天)内的变化规律。

(一)潮汐的日变化

月球两次通过某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阴日。在一个太阴日内,月球东升西落绕地球一周,使地球上某点的海水出现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但由于月球赤纬变化、地球表面地形的影响和海水粘滞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地球上有些地方出现日潮不等现象,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半日潮:指每天两涨两落的潮汐现象。两相邻的高潮(低潮)高度相差不大,时间间隔也几乎相等(12n25m)。我国大部分港口属半日潮港。

2.全日潮:指每天只一涨一落的潮汐现象。如果在半个月里,多数天为全日潮的港口叫目潮港,例如北海、八所等。

3.混合潮:指有些天为两涨两落,但其两次涨落时间和高度相差较大,而有些天则呈现一涨一落的潮汐现象。例如我国的秦皇岛港就属混合潮港。

(二)潮汐的月变化

潮汐现象主要是地球上的海水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由于月球在一个太阴月内绕地球公转一周,所以月球、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在一个太阴月内会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产生潮汐的一月不等现象,即潮汐的月变化。

每逢农历初一(朔)、十五(望),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基本成一直线。这时太阳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加强了月球引潮力,使海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潮差最大,称为“大潮”。

每逢农历初八(上弦)、廿三(下弦),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的位置近似成直角分布。这时太阳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削弱了月球的引潮力,使海水涨得不高,落得不低,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潮汐除受日、月的影响外,还受地形和海水粘滞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大潮并不正好出现在朔望日,小潮也并不正好出现在上、下弦日。从朔望日至其后发生大潮的天数称为潮龄。我国沿海大潮的发生往往比朔望日推迟l—3天,即发生在初三、十八前后,而小潮多发生在初九和廿四左右。

(四)潮汐的逐日推迟现象

对于同一地点来说,潮汐一般逐日推迟约50分 钟。例如某一天高潮在0200,第二天与它相对应的一次高潮则在0250左右。其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需29.5天,即每天转过12.2度,而地球24小时自转360度,转1度要4分钟。地球上的某点A,从某次月球上中天发生高潮起自转一周(24小时)后,由于月亮已经转过去12.2,所以必须再自转4×12.2(分钟),即大约50分钟后才会再次处于上中天,发生相对应的一次高潮。因此,产生了潮汐逐日推迟50分钟的现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28
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
第3个回答  2020-08-25
潮汐的变化规律
具体的回答
共3个回答
sc9m
聊聊关注成为第4位粉丝
潮汐的形成主要是月球的作用,潮汐的变化也与月球的运动密切相关。下面讨论潮汐在一个太阴日(24h50m)和一个太阴月(29.5天)内的变化规律。
(一)潮汐的日变化
月球两次通过某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阴日。在一个太阴日内,月球东升西落绕地球一周,使地球上某点的海水出现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但由于月球赤纬变化、地球表面地形的影响和海水粘滞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地球上有些地方出现日潮不等现象,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半日潮:指每天两涨两落的潮汐现象。两相邻的高潮(低潮)高度相差不大,时间间隔也几乎相等(12n25m)。我国大部分港口属半日潮港。
2.全日潮:指每天只一涨一落的潮汐现象。如果在半个月里,多数天为全日潮的港口叫目潮港,例如北海、八所等。
3.混合潮:指有些天为两涨两落,但其两次涨落时间和高度相差较大,而有些天则呈现一涨一落的潮汐现象。例如我国的秦皇岛港就属混合潮港。
(二)潮汐的月变化
潮汐现象主要是地球上的海水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由于月球在一个太阴月内绕地球公转一周,所以月球、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在一个太阴月内会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产生潮汐的一月不等现象,即潮汐的月变化。
每逢农历初一(朔)、十五(望),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基本成一直线。这时太阳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加强了月球引潮力,使海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潮差最大,称为“大潮”。
每逢农历初八(上弦)、廿三(下弦),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的位置近似成直角分布。这时太阳引潮力最大程度地削弱了月球的引潮力,使海水涨得不高,落得不低,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潮汐除受日、月的影响外,还受地形和海水粘滞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大潮并不正好出现在朔望日,小潮也并不正好出现在上、下弦日。从朔望日至其后发生大潮的天数称为潮龄。我国沿海大潮的发生往往比朔望日推迟l—3天,即发生在初三、十八前后,而小潮多发生在初九和廿四左右。
(四)潮汐的逐日推迟现象
对于同一地点来说,潮汐一般逐日推迟约50分 钟。例如某一天高潮在0200,第二天与它相对应的一次高潮则在0250左右。其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需29.5天,即每天转过12.2度,而地球24小时自转360度,转1度要4分钟。地球上的某点A,从某次月球上中天发生高潮起自转一周(24小时)后,由于月亮已经转过去12.2,所以必须再自转4×12.2(分钟),即大约50分钟后才会再次处于上中天,发生相对应的一次高潮。因此,产生了潮汐逐日推迟50分钟的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