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Fe、Cu、Al是常见的金属元素,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 2 反应生成3.6

Na、Fe、Cu、Al是常见的金属元素,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 2 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______。(2)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铝粉混合物,充分反应后,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______(填编号)。a.溶液中有Cu 2+ 、Fe 2+ 、Al 3+ ,不溶物为Cu b.溶液中有Fe 2+ 、Al 3+ ,不溶物为Cu、Fec.溶液中有Fe 3 + 、Al 3 + ,不溶物为Cu d.溶液中有Fe 2+ ,不溶物为Cu、Al(3)将一定质量的铁、铝、铜合金,加入l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中,合金完全溶解,测得溶液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c(H + )=0.5mol/L、c(Cu 2+ )=0.3mol/L、c(Al 3 + )=0.2mol/L、c(NO 3 - )=2mol/L,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______。(4)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表示为Fe x O(x<1),已知铁元素在该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75%,则x=______ (精确至0.01)。(5)Na-AI/FeS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电池中用含Na + 导电固体作为电解质,在工作过程中Na +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①若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表示为:2Na + +FeS+2e - =Na 2 S+Fe,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②用该电池作电源,组成如图所示装置,若通电5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1.08 g,则该电源电极X名称为______。图中装置A、C的pH变化为:A ______、C 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分)(1) 6.02×10 22 0.1N A (1分)(2) a   b(1分)(3)5.6g(2分)
(4)0.86 (2分) (5)①2 Na-2e =2Na + (1分) Na 2 S、Fe(1分)
②负极(2分)  增大(2分)   不变(2分)


试题分析:(1)钠在反应中只能失去1个电子,所以2.3g的Na完全与O 2 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3g÷23g/mol=0.1mol,电子个数是6.02×10 22 0.1N A
(2)铝和铁都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铝的活泼性强于铁,铝先与氯化铜溶液反应。a.铝粉、铁粉如果都全部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且氯化铜过量,溶液中有Cu 2+ 、Fe 2+ 、Al 3+ ,不溶物为Cu,故a正确;b.铝粉全部与氯化铜溶液反应、铁粉部分与氯化铜溶液未反应,溶液中有Fe 2+ 、Al 3+ ,不溶物为Cu、Fe,故b正确;c.铁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不可能生成Fe 3+ ,故c错误;d.铝先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然后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只要铝剩余,铁与氯化铜溶液就不反应,溶液中就不可能含有Fe 2+ ,故d错误,答案选ab。
(3)溶液中含有硝酸,所以铁以Fe 3+ 的形式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 + )+2c(Cu 2+ )+3c(Al 3+ )+3c(Fe 3+ )=c(NO 3 - ),即0.5mol/L+0.3mol/L×2+0.2mol/L×3+3c(Fe 3+ )=2mol/L,解得c(Fe 3+ )=0.1mol/L。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铁的物质的量等于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即等于0.1mol/L×1L=0.1mol,质量为0.1mol×56g/mol=5.6克。
(4)铁元素在该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75%,则 =0.75,解得x=0.86。
(5)①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Na和Al都属于金属,但Na较Al活泼,所以根据正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电极材料Na-Al/FeS可知负极材料为Na,电极发生反应为2Na-2e - =2Na + ;又知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a +FeS+2e =Na 2 S+Fe,所以电池反应为:2Na+FeS=Na 2 S+Fe。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理,相当于原电池的逆反应,因此阳极电极反应式为Na 2 S+Fe-2e =2Na +FeS,所以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Na 2 S和Fe。
②通电5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1.08 g,这说明铜电极是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即X是电源的负极,Y是正极。A是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钾溶液,生成物是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钾,溶液pH增大。C相当于是在铜上镀银,属于待镀,因此溶液的pH不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