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为什么还可以读研

如题所述

科学院为什么还可以读研?本人目前大四,化学相关专业,本科为南方某理工大学,保研到了东北某中科院研究所,现在在这边做毕设。

因为本科的时候,学校有科研训练,每个学生都要进实验室做科研。其实也就是帮师兄师姐做实验,给他们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论文添数据。有些运气好也用功的同学可以发SCI论文,甚至是多篇。我属于只是帮师姐干活的,虽然没啥成果,但是对于高校读研也有一些了解,所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以下从学习方式、科研条件、生活水平、学生出路来说明中科院读研与高校读研的区别:

学习方式
高校

研一上课,也可以去实验室做实验,探索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研二做实验,给毕业论文做数据;

如果读博,研一研二有转博答辩,高校名额少,愿意转的人也少,很多人就想读个研镀层金。

如果不读博,那么研三就是找工作实习写毕业论文,一般高校研究生都能够毕业,延毕情况少,但也不代表没有。

中科院研究所

研一上去国科大或者中科大上课(看这个所归属于哪个机构),研一下一般回所上课了,师兄姐带你做做实验,熟悉实验室环境。

研二一般有转博答辩,以前名额多,在研究所读研基本都是要转博的。现在我所在的研究所硕士扩招,博士名额没有扩,所以会淘汰一些人,挂科的是肯定不能转了,就算是院士组的学生也没有用。

这样看有利有弊吧,利是让想工作想出国的人有机会,弊是提高了竞争难度,毕竟去研究所的人大部分是想读博的(至于为什么,看到后面几点区别也许你就明白了)。

但是我很开心,因为这样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出国了,不用担心老板会因为博士名额多 了没人用卡我。(也许我想法比较天真哈哈)

科研条件
高校

高校也分层次,总体肯定是985>211>双非。清北的科研条件肯定不是一般的高校可以比拟的,条件越好,做出科研成果来越易,看施一公老师用冷冻电镜发了多少CNS就知道了。

同所高校内也要分情况讨论,大组比较有钱,小组一般过得紧巴巴的,几百块钱的老师都要亲自去财务处报销(好没排面233)

中科院研究所

研究所整体比较有钱,项目也多。

我本科做的和研究生方向十分相似,所以两边组里的仪器设施也很像,可能是大组的缘故,仪器要多得多,当然也没有到浪费的程度。

研究所往往会有职工老师,负责报销、做测试、做课题组的横向项目,学生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还是比较好的,像新闻里那些乱七八糟耽误科研精力的事情少。

生活水平
高校

人多补贴少,住宿通常比较紧张,分学校水平不一,食堂丰富,但是越发达的地区越贵。

总之,在高校读研,仅靠学校的补贴是难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的。

想要日子过得好一点,要不伸手向家里人要,要不自己赚外快。

所以高校里想继续读下去的人很少,高校读博要面临 科研、经济、找对象、人情等多重压力。

中科院研究所

研究所的特点就是人少钱多。

住宿费全免,每学期奖学金比学费会高出一些,我所在的研究所研究生每个月拿3k+,博士生5k+,有论文还有加成,直博生博一就有4k+。

况且我所在的地方虽然是省会,但是经济不如南方发达,消费水平不高(但并不代表大家不消费!),拿着这份工资,普遍过得很滋润。(天天跟师兄到处吃好吃的,还便宜,人均不到30)

因为是研究所,不像学校有很多本科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各色各样与外界社会人员接触的机会,整体生活略显单调,每天过着 宿舍(楼下食堂)-实验室 的两点一线生活。

我很享受这种生活,非常清净,能够静下心来学东西,积累成果。当然,对比大学丰富多彩的经历,有个时候也真的会觉得无聊,但是阶段不一样,目标不一样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5
是这样,以前中科院有一个研究生院,现在改制合并成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有很多人跟中科大搞混,其实是两所学校),专门招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近几年办学资质完善以后,开始面向本科生招生,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大多以学习科研为主,国科大的研究生是直接分配到中科院旗下各大研究院,以生产科研为主,直接上手实战,虽然国科大比较神秘和低调,但综合实力远超清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