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怎么写

如题所述

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如"假如我是"这一题目,可以补语文老师、班主任、校长、市长、联合国秘书长、解放军、环保专家,也可以补山川、小草、风、雨、雷、电等,还可以补时间、真理等。
正由于半命题作文比全命题作文给考生提供的自由度大,考生可写的内容更多,切入的角度也更多。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即便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也未被人们冷落。根据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我们估计半命题作文形式还将在未来的中考作文中受到青睐。像2006年山东滨州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__我的最爱",广东深圳市的考题为 "让___________走进心灵",湖北荆州市的考题为"_______是_______ ",浙江金华市考题为"生活因_________而精彩",上海市的考题为"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__",浙江嘉兴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也美丽",山东莱西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_启示了我"等。
纵观前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我们发现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以下儿种:
1.留前半题:如"­­­­­­­­­­­­­­­­­­­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 (2005年江苏徐州中考作文题),"__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 (2006年重庆中考作文题)。
2.留后半题:如"走近__________(2005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_ (2006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3.留中间部分:如"生活因_________而精彩(2006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题),"我从________(生活、母亲、书本……)那里学到的" (2006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
4.留首尾部分:如"______是__________" (2006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题)。
另外,还有留正标题的,如"________——我的特长";留副标题的,如"乐在其中一一记一堂_________课"。
二、写作指津
从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半命题的数量,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半命题作文在以后的中考中会出现自由度更大,普遍性更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的趋势。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______",我们可以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对_________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第二、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当我面对____________的时候",可以填上"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又如"寻找心灵的伊甸园" "寻找人生的方程 " "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第三、特定情境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 (2005年湖北黄冈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2006年上海市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 "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 "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 "当我面对凛冽寒风的时候" "我梦见范进参加中" "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______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境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 "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效果。
第四,特殊符号拟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或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_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此外,如"我好想得到一个 A+" "感悟8-1>8""明天,我飞向?行星"等,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第五,条块分割拟题法。
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 "劳动之美" "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击节叫好的标题。
但是,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在拟题时出现了不少问题,这里列出一些,以便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首先是拟题雷同,千人一面。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 "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______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 出现,仿佛考生要"面对"的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
以《感悟___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感悟大自然" "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很常见。显然,拟出这样的题日,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
再次是补题随意,缺乏考虑。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仅仅着眼于内容 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半命题作文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作文题型,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定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3
2009年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 》,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 门口》。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 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 》;3.补中间部分:如《给 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 ,别再让我 》。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 》,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 (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 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 ”,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 》,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 》,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 》,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 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 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 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 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

6.不能过大。像《走近 》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第2个回答  2010-06-06
纵观近年省内外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种题型,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
一、题型特点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学生来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结构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_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____也美丽》(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作文题)。
2.命后半题:如《走近____》(2005年湖北省黄冈中考作文题),《藏在心中的____》(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_的一封信》(200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题),《生活因____而精彩》(2006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作文题)。
4.命首尾部分:如《____,别再让我》,《____阅读____》。
三、易错点再现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大多数同学的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又如,以《人生路上____多》为题写作时,大家拟的题目不是《人生路上朋友多》,就是《人生路上坎坷多》。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这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以《感悟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脱离文题,我行我素。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如半命题作文《我____,因为我____》,有位同学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文题,但这位同学在文章里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
四、写法指导
1、仔细审题,辨清题意。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时为了抢时间,赶速度,对题目提示语句匆匆一瞥,粗略一想,就马上下笔,结果往往出错。其实,只要我们对题目认真进行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用什么词语表达最贴近自己的生活,就能准确地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我迷上了____》这个题目,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宾语。补上宾语就行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干扰因素。对这些关键词语,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准确理解。把握住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以上例题中“迷”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迷”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迷上了语文》、《我迷上了打篮球》等。
2、从自我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来拟题。比如《走近刘翔》、《走近大观园》、《走近杜甫》等等,这些题目就很具体,就能用自我的生活真实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3、关注细节,以小见大。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以《拥抱____》为题,不少考生贪大求全,用散文的笔法,写自我拥抱阳光、拥抱梦想、拥抱春天……只要是文题所提示的,全都“拥抱”了,可是文章没写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使得文章空洞无物。其实,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五、拟题训练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准、拟好题目。拟标题,是考生遣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
1、思路点拨:
⑴以具体事物拟题。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⑵以抽象事物拟题。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⑶以特定情景拟题。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2、请你补齐下列作文的题目:《难忘的____》,示例:《难忘的黄手绢》。
《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示例:《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
《____很重要》,示例:《奔跑很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