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梁山108好汉招安的利弊,如果当时不招安又会如何?

如题所述

开宗明义,《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招安没有弊只有利,如果当时不招安,梁山好汉必死无疑。这样,金兵大举南进时,少了一群边境之上一刀一枪搏功名的英雄好汉,水泊梁山“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便半途夭折。

这样开题,似乎有与题主唱对台戏之嫌。其实不然,绿野老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水浒传》就是这样写的。在施耐庵的笔下,梁山好汉肯定是要招安的,也肯定是要参与抗金之战,最终“京国显英雄”、“威镇泰山东”。



但是,现在的“水浒传”却不是这样,梁山好汉在形势一片大好,大有席卷北宋王朝之势的造反高潮中,宋江却屈膝投降了。梁山好汉招安之后,先去打辽国,然后灭掉田虎、王庆,再去征方腊,最终土崩瓦解,宋江等人结局悲惨,被唾弃至今。假如以这样的写法来看,梁山好汉招安肯定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水浒传》与“水浒传”截然相反的故事和寓意,到底哪家说的是真相呢?梁山好汉招安,到底是有弊还是有利呢?

如果是《征四寇》那样的招安 肯定弊大于利

《水浒传》是一部被腰斩的小说,施耐庵的原著到梁山大聚义时就被大明王朝腰斩了。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水浒传》,大致就是容与堂本,也就是刊印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本子。然而,这个号称百回本的《水浒传》母本,也早已被明人判定,梁山大聚义之后的故事都是续书。也就是说,施耐庵的《水浒传》只剩下前七十回书了。

既然七十回之后有了续书,自然还会招来续貂者。袁无涯后来又陆续把征田虎、王庆的故事塞了进去,据说,佂辽的故事也随之窜入了“水浒传”。至此,“水浒传”变成了一百二十回本,美其名曰“水浒全传”。

繁本系列中,无论容与堂本、贯华堂本,还是其他什么版本的《水浒传》,前七十回书大致是比较一致的。在写到梁山大聚义时,任何版本都对宋江等梁山好汉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说他们“等贵贱、等贵贱”,无论皇子神孙、富豪将吏、三教九流一律以兄弟相称,一样的喝酒吃肉。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所要表达的“替天行道”主题,在梁山大聚义时得以充分展示。


替天行道,讲的就是公平正义,施耐庵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寄托在了水泊梁山。此时的梁山,与“狐狸常睡纸炉中,蝙蝠不离神帐里”的北宋王朝形成鲜明对比。

《水浒传》中的九天玄女庙隐喻的就是宋徽宗时期的北宋庙堂,宋江进到玄女殿,走过了“龙墀”,上了“月台”,实际上是宋江梦境中到了皇宫。这里,蜘蛛结网、蝼蚁营窠,一片狼藉。假如梁山向这样的朝廷乞求招安,还有什么“利”可言呢?

在前七十回书中,施耐庵以梁山好汉的故事,无处不对宋徽宗及其官吏进行抨击。甚至,以生肖隐喻,说属狗的宋徽宗就是一条“皇狗”或者“狗皇”,下“革佛诏”革佛,对要上二龙山造反的武松狂吠不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招安的好处在于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是朝廷认可的,而弊处在于是处处受到朝廷的限制。如果不接受招安的话,梁山可以效仿方腊,自己建立新朝廷。
第2个回答  2020-12-29
我认为如果当时不招安的话,他们最后也会被宋朝军队所打败,因为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相对来说还不是很高。
第3个回答  2020-12-26
就会被全部消灭,因为朝廷绝不允许不受自己控制的梁山存在,而梁山也不是朝廷的对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