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饮食

如题所述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既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在立秋的诸多食俗中,“啃秋”算是颇具仪式感的一种,立秋时节正处于三伏天,虽已入秋但天气仍旧炎热,老一辈在这天会吃一些西瓜祛暑气,意为“啃秋”,据说立秋时啃了秋瓜整个秋天可以不生病,而在清朝张焘的《岁时风俗》中也有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由此看来,立秋日啃秋瓜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也表达了人们“啃下酷暑,迎接秋爽”的一种美好祈愿。


在我国南方,有立秋之日须食秋桃的习俗,桃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物,如蟠桃、寿桃、仙桃等等,“桃”有着极其特殊的文化象征标志,而老百姓也常说“桃养人”,因此立秋日吃秋桃寓意吉祥安康,再加上立秋之时正逢夏秋之交,也是桃子大量上市的季节,此时吃桃子也是应季而食,滋补身体、预防秋燥,明日立秋,别忘了给家人吃秋桃。

立春吃春饼,立秋当然也少不了“尝秋饼”,立秋代表着秋天的到来,象征着丰富的喜悦,此时吃秋饼意味着五谷丰登,能收获更多的粮食,而饼也是圆形的,寓意和家人团团圆圆。

另外,入秋后天气转凉,在饮食上我们也需要做出改变,多吃一些高热量、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给我们的身体补充能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9
  立秋传统饮食:
  立秋时节的饮食,可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鸭子、海带等。
  对于秋季的饮食养生,中医有“少辛增酸”的说法。人们一般理解,就是要少吃辣的多吃酸。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呢?专家说,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中医认为,肝属木,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来抑制肺气。
  专家认为,从中医学角度讲,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3个月的时间,它的特点是天气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
  酸味水果最能滋阴润燥
  秋天要"少辛增酸"的饮食原则虽然源于中医,但在西医中也能得到佐证。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从中医角度看是金(肺)亢阴(肝)虚所致;从西医的角度研究,则与体液分泌失调,特别是胃肠道消化液的不足有关。辛辣的食物会消耗人体的大量体液;相反,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中所含的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的作用。
  那么,什么属于酸味食物呢?专家说,在水果中含酸性物质种类最多的当数山楂,它有刺激胃肠内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帮助消化、防止脂肪堆积、延缓衰老的作用。葡萄则含有大量葡萄酸、柠檬酸、苹果酸等,功能是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还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的功效。
  此外,柚子、石榴也是秋天常吃的酸味水果。柚子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而石榴能杀虫、收敛、涩肠、止痢。
  
简介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14
立秋后的总体饮食原则是多酸少辛。
立秋后的总体饮食原则是多酸少辛。秋季肺气当令,辛味食物(辣椒、葱、姜、蒜等)有助肺气,如果过食造成肺气过旺就会导致咳嗽、咯黄痰等呼吸系统问题。而酸味食物入肝,肝气可挟制肺气,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另外,秋季燥邪当令,饮食上还要滋阴润燥。
立秋之后还要谨防秋季肠道传染病,如果夏季吃甜瓜、香瓜一类瓜果比较多的人,入秋后贪吃瓜果易发生腹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