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收入差距扩大 并非因为流动性不足
正相反,是流动性增加导致了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流动性的增加,大家固守在自己的那块土地上,所有致富的机会都不能利用,那中国还是一个穷人国
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分配不公是流动性不够造成的,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是起点不公平造成的。
流动性不足包括垄断造成的流动障碍、地区保护形成的障碍、身份限制的障碍等。在我看来,用流动性不足来解释收入差距有根本性的缺陷。我们这个社会是流动性不足还是流动性足够,本来就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足或者已经足够是相对于什么标准而言的?参加讨论的人多半是用自己头脑里的一个标准做标准,并不是一个客观的测量。一方面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流动性不足的例子,但是我们又忽略了流动性不断改进的事实。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经济自由度是不断增加的。我们只看到了存在障碍的一面,而忽略了已经改进的一面。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的28年是我国经济活动空前活跃的一个阶段。老实说,今天全国已有的几千万富人,28年前全都是穷人。因为“文革”的时候,全国的富人统统都被消灭了,财产都充公了,连家都抄过了。没有任何人有私人小汽车,没有私人住宅,全国的银行储蓄存款总共只有210亿元,人均不到25元钱。那时候的中国真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穷人国。可是今天出现了身家几千万(或许上亿)的富人,人均储蓄存款也已经上了万,这不是流动性足够的证明吗?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产生出这么大的贫富差距,难道不是流动性造成的吗?
客观地看,改革20多年来,流动性是不断有所改善的。原来不许农民进城,现在有将近三亿农民进城打工;原来只有高官才能出国,现在农民也能出国;原来外贸是国家垄断,现在民营的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原来干部是革命机器上的螺丝钉,现在找工作是双方挑选;过去黄金和外汇不能自由买卖,现在限制越来越少了。所以说,流动性是在不断增加的,可是贫富差距却不断在扩大。可见用流动性不足来解释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根本性的缺陷。正相反,是流动性增加导致了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流动性的增加,大家固守在自己的那块土地上,所有致富的机会都不能利用,那中国还是一个穷人国。
城乡差别是 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
分别就农村和城市本身来看,收入差距并不那么大: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只有0.36,城市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32。但是把城乡合起来看,基尼系数就到了0.45。
收入分配不公是不是起点不平等造成的?如果拿“文革”时的状态算起点,除了城乡差别,其他人为的不平等都尽可能地消灭了。“文革”时中国的财产不平等在全世界恐怕都算是最小的一类,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富人,大家都一样穷。教育方面先是把大部分大学都关了门,只留极少数理工科大学,入学的机会尽量照顾了弱势群体,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大学。社会晋升的机会大部分也留给了三代贫农出身的人。“文革”的发动者不但消灭了富人,而且打倒了有学问有思想的人,说他们是反动学术权威。“文革”又剥夺了有行政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说他们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最后又把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造反派领袖抓起来。总之,“文革”把一切社会精英统统都打倒了。虽然那时候还是有许多的不平等,但是跟别的社会作比较,应该算是相当平等的一个社会了。所以说,起点的不平等除了城乡差别,别的不平等应该说是很小很小的。
现在来看看城乡差别。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得到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分别就农村和城市本身来看,收入差距并不那么大: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只有0.36,城市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32。但是把城乡合起来看,基尼系数就到了0.45。所以说,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大。
这个差别从建国开始就有了,后来越来越强化,到“文革”后期城乡差别发展成典型的二元结构。乡下人是不允许进城的,他们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有一个城市户口。学生们下放农村,他们最盼望的就是有一个回城指标。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差别在经济收入方面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可能反而扩大了。大中城市的建设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像北京、上海等地简直是换了人间。但是农村的面貌改变有限,除了有些新房点缀其间,总体上还是老样子。所以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人口的比例从80%以上降低到60%。但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总是比城市的低,差距在扩大。这是我国基尼系数高的基本原因。
工业化过程 必然带来贫富分化
中国在过去20多年的经验是一个迅速工业化的过程。而且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国内各地区情况差别显著,一旦流动性增加,有机会致富的人很快就富起来了,而留在农村的人继续生活在贫困中。
从全球的范围看,穷国都是农业国,富国都是工业国或者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可见,贫富差距的根子在工业化的先后。只要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就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来者赶不上,贫富差距就形成了。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先有机会离开农业的人收入就增加了,继续留在农村的人靠农业取得收入,这样的收入很难上得去。这可能是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我们看近200百年来的世界史,也很清楚。世界的工业化是18世纪后期开始的。在此以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进步非常慢。人口没有多少增加,寿命也没有多少延长。是工业化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人口迅速增加,寿命大大延长,财富迅速积累(请参考《世界经济千年史》,[英]安格斯•麦迪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先走上工业化的国家都慢慢变富了,等工业化完成之后,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不很大。而更多的国家还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内部的收入分配就会出现扩大的趋势。这也是库兹涅茨倒U形的收入分配特点,先恶化,后改善。他的原话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
中国在过去20多年的经验是一个迅速工业化的过程。而且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国内各地区情况差别显著,一旦流动性增加,有机会致富的人很快就富起来了,而留在农村的人继续生活在贫困中。这恐怕是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基本原因。或者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化过程造成的,是一个发展中必不可免的过程。政策方面的不当不是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历史学家总结发展过程时发现,人均收入为3000-5000美元时,是最容易发生社会动乱的原因。工业化起步之后人均收入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当然,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拿工业化过程来解释难免过于简单化,例外是有的,比如拿印度来说,他们也处于工业化过程之中,但是他们的收入差距比我们小。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开放的速度没有我们快,变化不像我们那样剧烈,社会分割源远流长,流动性比我们差。印度吸引的外资只有我们的1/10,储蓄在GDP中的比例只有我们的一半。这两个活跃经济的重要因素都远比我们弱,他们的工业化过程也远比我们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2
收入分配问题:
1.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完善就业机制,政府加强对就业的引导.
5.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处理效率与公平: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分配原则).
2.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鼓励创业致富,又倡导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

打这些不容易啊,而且完全符合答题要求,楼主给分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