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骂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6
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想想这样的错误自己会不会犯,如果那样做了,被骂了会什么心情。
基本上孩子也是那个心情。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都会有自己的原因,大人要明白孩子的感受。
经常挨骂的孩子缺乏信心,容易有抱负心理,甚至会早早学会恨某些人。
我就属于小时候挨骂挨的多的那种人,所以,到现在我对自己的父母感情也不深,长时间见不到也不会有想念的感觉。
小时候时候,我觉得自己需要帮助,需要体谅,结果每次都是被批评,久而久之,就学会了自己承担一切,现在翅膀硬了,有没有他们都能继续,即便遍体鳞伤也不打算告诉他们。
多给孩子些关爱和宽容,他们需要源远流长的后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0
许多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成功,所以希望孩子可以替他们完成。当孩子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好或做错后,父母就会责骂或殴打孩子,父母恨钢不成铁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若长期责骂孩子,会令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长期责骂孩子,孩子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缺乏自信心

如果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这样表示父母不认同自己,而与孩子最亲密的是父母,当不能获得父母的信任时,这对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孩子会在这种自卑感中越陷越深,甚至导致抑郁,自杀等严重的后果。

第二、产生焦躁情绪

长期受到父母责骂的孩子,其精神疾病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就是焦虑。因为父母非常渴望成功,会使孩子在心里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从长远来看会使其反其道而行之,不耐烦的心情总是伴随着。

第三、习惯性地撒谎

父母长期地责骂孩子,孩子为了防止被骂,他们就会养成习惯地说谎。当孩子知道父母的性情时,他们会巧妙而无条件地服从。因此,学会了撒谎或隐瞒父母的事实,以避免被打骂。如果被父母发现,责骂会更严重,如此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孩子成年后,这种说慌就变得一种习惯。

第四 、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人们的安全感首先来自父母的肯定和支持。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缺乏创业的勇气,这样当孩子长大后,导致容易被边缘化。所以,以安全感作为儿童心理教育的重点,这样可以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

第五、抗压能力弱

事实上,父母想要否认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孩子的不当行为。然而,这些不适当的行为,正是孩子成长的考验和经验,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否认和责骂孩子的行为,就是否认他的成长。所以,经常犯错的孩子,如果父母应该正确地引导,让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第六、产生逆反心理

长期被父母否则和责骂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心理的影响。这让孩子不敢抗拒,在内心聚集着愤怒,随着时间的推移,逆反心理会逐渐加剧。

总而言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令他们存在有一些性格缺陷、或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为了让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家长必须要学习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令孩子的心理成长健康,从而还能增进亲子关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8

经常大声吼孩子,会对孩子造成性格缺陷,父母千万要注意了

第4个回答  2020-11-11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