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什么深层含义?

如题所述

解释:行善和作恶都必然会有报应,只不过有报应来得时间是早一些还是晚一些的区别罢了。

出处:明朝末年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

原文:

所以古人说的好,道是: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好道秦王与汉王,岂知治道在经常。纵然法术无穷幻,不救杨家一命亡。”

译文:

所以前人说的好,老天爷是不可欺骗的,还没有做坏事就已经知道了,做善事和作恶都会有报应的,只是来的早晚不同。就说那秦王和汉王,哪里知道道理是一直存在的的。纵然法师神奇变幻无常,也救不了杨家一家人的性命。

扩展资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劝人向善的俗话,没有理论基础,更多的体现人性关怀、宗教情操。还有一句俗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要一起来讲。

如果谈到运用,就是多做好事,别做坏事。毕竟做了好事,心情会更加舒畅,能够更积极的面对人生、面对命运,在这个基础上,做事情成功的理论几率也会大一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2
一,字词详解:善/恶,都是动词,指的是积德行善/为非作恶。 终,终将,表示必然的副词。 报,名词,报应,源于佛教的因果学说,也就是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就必须要承受因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并将整个因果发生的事件披上神秘迷信的色彩,掺加了怪力乱神的元素在其中。引申成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做好事,神明就会赐福于他,一个人做坏事,神明就会惩罚他。这种来自神明的反馈,就是“报”。 只,是表示小细节上虽有偏差但大体绝不会变动的意思的副词,只不过…而已。 争,意动词,和“区别”意思相近,可以理解成:在于……的区别/不同。 来早/来迟,动补短语,某一事物…来得早/来得迟。 与,表示平等关系的介词,或者、和的意思。
二,原文释义:行善和作恶都必然会有报应,只不过有报应来得时间是早一些还是晚一些的区别罢了。
三,隐含思想:因果报应的学说,在各大宗教之中,都有相似的教义理论。在古代,宗教创立的本义基本都是导人向善,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的生活质量很差,生活得很艰难。为了让人心不至于失衡,确保主流思想的中正平和,在物质世界相对艰难的情况下,引导人们整理抚慰精神世界,让自己的精神逐渐强大,敢于与现实生活的苦难抗衡。为了能最直接简便有效的达到这个目的,就创立了神秘玄奥的宗教信仰对象,也就是各种神明。后来,统治阶级看到了宗教的有用之处,于是政教结合,互取所需,宗教借助政权扩大影响范围增加教徒。政权借宗教进行愚民统治,巩固政权基础。但是,宗教出现的初衷,始终是无私善良的。倡导所有人做好人,不要为非作歹伤害他人。但是光凭借大道理讲述,未必会让人们信服,所以,就借助当时社会认知水平低,神秘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现状,将劝善的理论与神明的威能结合,还把利诱和威逼的手段相结合,连诓带骗的传达行善的好处。做好事,神明会给你好报,做坏事,神明就会收拾你甚至是收了你。老百姓一看,两利相较取其重,选择行善!两害相较取其轻,还是选择行善!于是,这套因果报应的学说,便成功的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并代代传承下去,形成了一种最为淳朴的、最能体现人性喜欢美好厌恶邪恶的本性的人文思想。
第2个回答  2019-09-22
因果报应是真实不需的。
第3个回答  2019-09-22
因果报应,真实不虚,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第4个回答  2019-09-22
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不报应的。我们争来争去的结果只不过是时间上早点和晚的的问题。争来争去又平添了很多的罪孽。也就是教育我们一切随缘。攀缘添新障。随缘消旧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