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

如题所述

鲁迅是去日本学医的。因为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经常奔走于药铺之间,决定为救治象他父亲的病而被误的病人的疾苦选择求医。

后来,他对中国国民的缺点和病根认识越多,对自己的医学救国理想就越怀疑, 1906 年,一个偶然的“幻灯片 ” 事件,特别是那些茁壮而麻木的“看客”以及示众后的场面,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是从那时起,鲁迅遂“弃医从文”。

鲁迅到日本留学 时选择医学是打算毕业后回国,救治象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去当军医,救治伤员,支持革命。但“幻灯片”事件让他改变初衷,弃医从文,改治于改造国民个性的探索和战斗,开始文学活动。

扩展资料

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顺次翻开鲁迅生前出版的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从《热风》开始的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6
鲁迅是去日本学医的。因为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经常奔走于药铺之间,决定为救治象他父亲的病而被误的病人的疾苦选择求医。后来,他对中国国民的缺点和病根认识越多,对自己的医学救国理想就越怀疑, 1906 年,一个偶然的“幻灯片 ” 事件,特别是那些茁壮而麻木的“看客”以及示众后的场面,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是从那时起,鲁迅遂“弃医从文”。 鲁迅到日本留学 时选择医学是打算毕业后回国,救治象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去当军医,救治伤员,支持革命。但“幻灯片”事件让他改变初衷,弃医从文,改治于改造国民个性的探索和战斗,开始文学 活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2
近代史上,中国陷入了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境地,为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洋务运动开始,清政府开始派留学生到西方诸国学习。后来,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不断学习西方,日渐强大起来,中国人开始到日本留学。当时的留学生,有公派的,也有自费的。由于西洋各国路途遥远,路程耗费巨大,个人难以负担得起,所到西洋各国留学的大都是公派留学生。而留学日本则不同,日本与中国只是一海之隔,路途短暂,费用低微,而且日本学习西方文化技术比中国早,所以一时间,到日本留学成为高潮。在这些留学生中,有公派的,也不自费的,而且自费留学生人数比公派还要多。特别是当时的一些出身寒微、不满时局、立志学习西方文化技术以救国救民的爱国知识分子,日本成为他们自费留学的首选之地。鲁迅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鲁迅当时家道衰落,生计艰难,要出国留学,只好选择路途近花费少的日本。
第3个回答  2013-10-22
鲁迅本来是学医的,为了救人伤病,但是当他明白治人伤病不如治人的精神世界更能彻底地拯救民众的时候,他选择了留学,去寻找能够开启人们精神世界的钥匙!
第4个回答  2013-10-22
鲁迅的经济情况决定,仙台是小城市,花销小,至于藤野先生,是唯一一个不受当时日本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还对鲁迅一视同仁、照顾有加的日本人,又是鲁迅的老师,鲁迅对他很尊重,所以写了一篇文章怀念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