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 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什么? 另外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积极作用:

1、封建官僚系统得到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集权统治。

2、防止宰相权力过大,抑制相权,使皇权大大加强,皇帝的意志得到高度体现。

3、集思广益,防止个人水平不足出现的失误,也可以杜绝权力集中造成贪腐。

4、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政令畅通,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消极作用:

1、容易导致各部门间的争斗和内耗,反过来影响办事效率。

2、相权得到极大遏制,皇权不断加大,封建统治活力日益下降。

背景:隋朝以前,自西汉至南北朝,基本沿袭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综合前代各种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扩展资料:

省六部中,三省是协助皇帝制定政策的机构,各有分工,简而言之“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紧密配合又相互制约。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六部,各朝的上级机关会有所变动,但各部的工作职责却大致相同。

中书省(隋朝时称为“内史省”),中书省掌握朝廷的行政大权,与枢密院分别掌管文武大权,最高长官为中书令,总领百官,亦掌握一部分的地方行政。

门下省,原先只是作为皇帝的一个侍从机构,到了隋唐时期,门下省和中书省共同执掌机要,参议国政大事,最高长官为侍中。门下省还负责审查诏令,以及签署章奏,另外还有封驳诏令、奏章的权力。

尚书省,从魏晋时期到宋朝时朝廷中央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是在隋朝时期定型的,最高长官为尚书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省六部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9

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

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消极作用: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背景:

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拓展资料:

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三省六部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2-24
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
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
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消极作用: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背景:原来的官制容易形成丞相专权,并且分工不明确,导致办事效率低等缺点。所以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又进一步划分了三省的职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0-03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