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杀死华佗?

我觉得是 三国时期,行医者 社会地位很低,华佗想借次机会 像曹操求官,而曹操就忌讳 这种 投机小人,从跟随曹操部将性情还有对关羽的情深 可以看出,是不是有这种说法呢?

曹操患头疼几次三番派人去请华佗,华佗就是借故不来,一怒之下曹操杀了华佗。

史书记载华佗在给曹操止痛之后,就以妻子有病为理由回老家了,走之前还跟曹操约定了了返回的时间。但是约定的时间到了,华佗却死活不回来,理由是妻子的病还没好。

曹操几次三番派人去请,“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曹操又气又痛,派人去请,而且还特意嘱咐使者:“要是华佗老婆真有病,就送给他四十斛黄豆,要是华佗忽悠咱我,就把他给我绑来”。

使者到了华佗家一看,华佗的老婆比曹操还健康呢,二话不说锁链子一套,就把华佗牵到了邺城监狱里,一番拷打,华佗就招供了,最后被杀。

扩展资料: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以为耻,经常后悔,时刻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在行医的过程中,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

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以此要挟曹操。

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曹操认为华佗是个阴险小人就是不想一次去根儿,也不会真正把自己治好,因为他还要用自己的医术来跟自己讨价还价神官发财,于是一怒之下将华佗杀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华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前面的说的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我就来说下三国志中的记载吧。
首先华佗肯定是不想求官的,这在三国志方技传第二十九,开篇就言明了,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就是这句所以求官说站不住脚。

至于曹操杀华佗是应为,华佗为曹操看了一段时间病后,说自己老婆病回家去了,此后无论曹操怎么请都推说不去,曹操火了就让人去华佗家说,如果真的他妻子病了就赏他小豆40斛,并宽限时日,否则直接缉拿回来,就这样华佗被捕入狱。荀彧还替华佗求情,可曹操不允,然后华佗就被刑讯致死了。

其实后来曹操也后悔了 在自己头风发作和曹冲死的时候,都发过感慨,要是华佗在就好了,哎 悲剧啊!

下面是三国志曹操杀华佗的记载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01
  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
  
  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曹操形象已经走样。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给杀了。

  神医屈死在狱中

  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徐少锦先生和河北省平泉民族师范学校的林振清老师认为,华佗之死责任不全在曹操,两篇论文的发表,终于解开了华佗被杀的真正原因。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呢?《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连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需要先饮“麻肺汤”(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华佗有意入仕为官

  华佗本为“士人”,入仕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

  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有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

  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徐少锦的文章认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该书还记载,沛国相陈 荐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林振清在文章中指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颇自负,认为陈 、黄琬荐举的官职都不大,不肯为之;二是他已经迷恋上医学,不愿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

  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以为耻,经常后悔,时刻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再度降临。

  华佗有要挟曹操之嫌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曹操的病果真那么严重吗?

  据中医界人士讲,“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在文章中,林振清认为,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满足华佗的要求。

  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就被交付许县监狱,审讯后他认罪了。

  曹操杀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判处华佗死刑有法律依据吗?

  曹操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乃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徐少锦在文章中指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华佗的罪名主要是后者。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第3个回答  2020-11-15

东汉时期的把行医者称为巫医同乐师一起被世人歧视,而曹操给了华佗很好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华佗比较随意任性,不想总守在曹操身边,就借口加重家人病重为由回去看病,曹操很大度的同意了,但是华佗一去许久都不回来,曹操头疼病发作叫人去华佗家里请他,华佗也

第4个回答  2019-01-21

说到华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三国演义》中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刮骨疗毒但最后决定给曹操做手术的时候被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