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曹操说的“宁天下人负我,也不我负天下人?什么意思?那个负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三国中的曹操说的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意思是宁愿是我对不起天下所有人,也别想让天下人对不起我,“负”有欠、违背或辜负的意思。
《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中奸雄的“真性情”到了这时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刺杀董卓未成,后受陈宫搭救,行至成皋,二人到吕伯奢庄上去投宿。
吕老本原是曹操父亲的好友,而且对曹操的行为也很敬佩,便准备款待二人。 等候时突然听见后园有人在讲:“杀两口,杀两口”。曹操当时好比惊弓之鸟,以为是要杀他与陈宫。因此抽出宝剑,不问情由,把吕伯奢一家八口全部杀光。最后发觉是厨房里正准备杀两口猪招待他们。曹操知道闯了大祸,拉了陈宫便走。行至庄口,正好吕伯奢沽酒回来,曹操便抽出宝剑,也将他一剑砍死。陈宫大吃一惊问曹操说:“孟德,你方才杀吕伯奢全家,还可算是误杀, 现在既已知道错了,为何还要将吕伯奢杀呢?”曹操说:“公,今后我要治天下,若让吕伯奢活着,他把我杀他全家之事宣扬出去,我难以为人,故而不得不斩草除根。”陈宫说:“照你这样的作为,天下人岂能服你?”曹操理直气壮地回答: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真小人性情袒露无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8
历史资料表明曹操原话是"宁我负人,休教人负我",意思是在不讲诚信的环境下,不能轻信人言,过于老实,避免吃亏上当!这句话有特定背景,对象,是曹公一时一事的感慨,而不是他的完整人生哲学!小说中加上"天下"二字,就无限上纲了!
也有人这么解释: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这就是哲学的必要理论,——将错就错,很多时候对于处于无奈的人,将错就错是权宜之计。身出险境之人若望全身而退,此为必行之路。。。。
第2个回答  2010-06-07
负=辜负=对不起
这是曹操在刺董卓失败后,落难途中,和陈宫落脚在吕伯奢家时,因曹操疑心杀死吕全家后而在他知道是误会后拒不认错,放火灭迹,出逃途中又巧遇打酒回来的吕伯奢,并把吕伯奢也杀死,在陈宫埋怨他时,他说的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意思就是我可以辜负(对不起)天下人,但天下人不能辜负(对不起)我。
第3个回答  2010-06-07
应该是‘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吧,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话

意思是说宁可让自己对不起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对不起我。

负:对不起
第4个回答  2017-04-09
曹的话是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是对不住的意思,就是他宁愿做让天下人不耻的事情,也不愿意被别人伤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