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为什么要离家出走?离家出走有哪些危险?

如题所述

除了极端的原因,小学生离家出走的还是比较少的。与此相比,这几年中学生夜逃外出,数日或数周不归的现象却越来越呈上升的趋势。导致中学生出走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家庭的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问题。出走的类型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赌气出走。这样的学生原本处于一个较好的家庭环境,只是父母一方好埋怨孩子,对孩子的生活方式爱挑剔。子女在儿童期的时候,往往能顺从忍受这种教养方式,但到了青春期之后,开始顶嘴、反抗。家长如果不了解子女此时的心理特点,就会认为孩子无法无天。在这种背景下,往往因为不公正的待遇、不适当的批评,孩子觉得再也受不住了,因而情急之下离开家庭,以此作为反抗。二是一种潜在愤懑、压力的发泄。有的学生生长在父母关系长期不和的家庭中,生活在情感压抑的环境里,讨厌与父母相处。有的父母每天只知道督促孩子学习,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从不关心,使孩子感到压力非常大。还有的家庭中,父母每天只干自己的事情,拼命的赚钱,根本很少问孩子。至此他们便用背离家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三是威逼夜逃。常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满时,动辄即骂,重者则打,甚至有时顺口说出“给我滚”等语言,子女听后产生逆反情绪,“滚就滚,有什么了不起”。这种不自觉的威逼孩子出走的情况造成了许多的既成事实。四是同伴引诱。这常有个别因环境不良而有离家习性的学生带头,怂恿、引诱较小或没有擅自离家习惯的孩子一起离家外出,去游山玩水或探险。离家出走的潜在危险性是非常大的。这些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及自我控制能力,真伪的辨别力非常低,容易被坏人诱骗或教唆,学习一些不良行为甚至违法乱纪。因此,防止学生离家出走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家庭要保持稳定状,改变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特别是父亲严厉,母亲包庇的矛盾教育方式,更容易使孩子兼有反抗、放纵的性格。这两个特征正构成了子女轻率离家出走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减轻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孩子们进入中学后,学习竞争更加激烈,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家长老师要了解子女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教育,光凭压是不行的。而且也要谅解他们的难处,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一个人成长的唯一条件。作为青少年自身来讲,要加强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和教师家长的教诲。把他们看成是自己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导向和坐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