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形式是什么呢?

突然觉得感慨啊,你说人生在世到底有多少种生命的形式呢?

生命存在的形式 珍惜生命的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探寻生活的本原和幸福的真谛。而在哲学家的眼中,真实的个人可供选择的生活类型被归结为三种,三种类型又被依照价值的高下,称作人生道路的三个阶段:审美的、道德的和宗教的。世间所有的生活类型也莫不过如此而已。
审美的生活是感性的、追求感官愉悦的生活,被主要界定在肉体享乐意味上,虽然以它固有的及时行乐的品格使人得到当下的满足,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由厌腻或挫折引起的苦恼。这种审美的生活,它缺乏确定性和持久性。甚至,选择这种生存方式的人似乎是选择的主体,实际上在不觉中已经做了追求瞬间快乐的肉体的仆从。主客之分,在审美的生活的层次上是模糊的,许多人的生活,在这一物质的层面,沉迷而不自知,一如我目前的生活,常停留于最浅层次的生活,而不自知,有着浅层的追求,故也少有迷茫。如若这样的活着,倒也难得糊涂。
但一旦体验到这种审美的生活的苦恼,人们便可能对对直接的肉体感受的意义发生怀疑。怀疑的结果,一种是把这种体验引向绝望,伴之而来的,便可能是自弃,是厌世轻生,是对一切美好的批判和怀疑;而另一种结果,也可能引入自我意识的苏醒。“一个人倘若没有尝过绝望的痛苦,他也就错失了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心灵的辩证的过程,进而有可能因着对生活真谛的探询而进到道德的生活层面。
在“道德”的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判断的范畴不再是系于利己心的苦乐--后者更见诸于“审美”的生活--而是关联着义务和责任的善恶和是非。当然,从“审美”到道德生活的选择不是善与恶之间的选择,而是新的价值原则的改变。从这里,人获得一种人格,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道德生活虽不无对审美生活的贬黜,却并不就是对审美生活的摒弃,而是扬弃。以善良、正直、节制、仁爱为美德的人,只是在值得为之献身的信念中冷淡了审美生活所过分看重的感性因素,并不会因着人格的高尚而失去审美的乐趣。人之所以为人,在道德的生活境界中,才能够去领悟去感知,才能够去实践去弘扬。
西方人有宗教,认为道德生活是趋向宗教生活的。这是道德生活中的一个悖论:一个人愈是有道德修养,便愈是为一种唯有道德的人才可能自觉到的罪孽感所折磨。没有道德的人,不会为自己的不道德的行为而感到不齿。人性的两极便显现出来。因为具有崇高道德感的人,在宗教的生活中会感觉自己悲剧性地远离上帝,在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字里行间流露着这种悲哀,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因为忏悔,而走近了上帝,而成就了道德,而皈依了宗教的生活。而缺乏宗教传统的民族,只有凭借社会知识和人与人之间的软约束,在道德与不道德、善与恶的判断中继续走道德生活的路。
三个层次的生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却有价值高下之别。而价值,是属于信其有者的概念。审美的生活,如果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话,后二层次的生活则完全体现于内心和行动。当代社会中不乏宣扬“价值免谈”论者,如何谈论起审美的、道德的和宗教的生活呢?当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拒绝思考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之时,又如何能够独善其身呢?没有强大的心灵防线,只有泯然众矣,做个难得糊涂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7
生命有无数种形式,活法不止一种。别人看着自然,自己活得别扭是一种;自己活的自然,别人看着别扭又是一种。过自己喜欢的日子,是最好的日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活自己喜欢的活法,是最好的活法。人生路上,学会享受生命,避免拖着生命往前走,是人生最好的选择;习惯于无人欣赏,不把自己活给别人看,是人生的智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27
生命的形式就应该像是之前我在天 翼-云网盘上看的电影同桌的你一样,我们曾经年轻,我们曾经无奈,可是那时的我们依然乐观对待生活,无论若干年后我们的结果是怎样,但是我们活得轻松自在,或许都隐藏着青春的后悔,但是生活还在继续,生命哪怕平凡,也要在平凡中活出精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