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常识

鸽子粪发酵,做为家畜(猪)的辅助饲料。?如果有人知道这个问提。请详细回答,
请大家回答详细点 ,在线等 ,急、、
大哥么。 我想了解的是 鸽子粪发酵,做为家畜(猪)的辅助饲料 哎, 今本常识我都知道的哎。

选择猪场场址,应猪场生产特点、生产规模、饲养管理方式及生产集约化程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地形地势、土质、水源,以及居民点的位置、交通、电力、物质供应及当地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考虑。
1.地形地势: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5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生饲料如何喂猪?
目前,不少养殖户已将猪饲料由煮熟稀喂改为生喂,但在实行饲料生喂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好饲料生喂的技术,饲喂方法不当,没有达到预期的饲料利用率;有时甚至引起中毒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为避免出现中毒死亡等不良后果,现将其生喂方法介绍如下:
1. ,科学配料。精料按实际的营养需要,科学配制配合饲料,精粗饲料要粉细,便于咀嚼和消化。饲料要求干净质好,严防饲料霉烂、变质。
2、定时、定量饲喂。每天喂猪的时间、次数要固定。定时饲喂,使猪生活有规律,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喂食一定要掌握好数量,不可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造成消化不良。每次喂量以猪吃到八、九成饱为宜,使猪每次饲喂时保持旺盛的食欲。
3.饲料的生喂方法。饲料生喂要逐步过渡,不能一步到位。由熟喂改为生喂时,生饲料量应由少到多,逐渐过渡,使猪有一个适应程。如突然改变会影响猪的食欲和增重。猪生喂法有三种,干喂、稀喂和干湿喂,以干湿喂法最好。因为干湿喂法,猪吃进去的饲料多,胃液、唾液能很好地起作用,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使猪生长快,收益大。其料水比为1:1现拌现喂。而干喂需要很多的唾液和胃液浸湿饲料。稀喂猪吃进去的大部分是水分,而水分过多,加重了胃肠的负担,不利于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的利用率。青绿饲料要洗净晒去叶面水分后整株投喂或切碎拌入配合饲料中饲喂。少数饲料如豆类、马铃薯、芋头、南瓜等要炒熟或煮熟后方可饲喂,否则会引起中毒死亡。
4.定期驱虫、洗胃、健胃。因为饲料生喂易感染寄生虫病,所以要定期驱虫。一般每3个月驱虫一次,特别是2~4月龄的小猪。洗胃、健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胃的蠕动能力和消化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5.及时供给清洁、干净的饮水。可在圈内设置自动饮水器,也可另设水槽,供给清洁饮水,让猪饮用。

怎样选好仔猪?
选好仔猪是养好肥育猪的基础和前提。仔猪选得好,发病少、长得快,效益高。选购仔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先看:健康仔猪灵活好动、皮毛光亮清洁、白猪皮色肉红,没有卷毛、散毛和皮垢、眼屎、异臭,后躯无粪便污染。贪食,好强,常举尾争食。如果仔猪动作呆滞、跛行、卷毛、毛乱,有眼屎,异臭,后躯有粪便污染,多为病猪或不健康的仔猪,不应选购。
后问:问明仔猪的品种,是否经检疫证明;是否有某种传染病流行,是否打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猪副伤寒等预防针。
再选:选购父本为外来良种的杂交仔猪,选购同窝仔猪多窝重大的,从中选购体重小的、有伸展感的,不购体重小的,不购“中间大、两头小”短圆的仔猪;不购正在流行某种传染病地区的仔猪;不购地方品种纯种的仔猪,选购带有耳缺(已打过预防针的),不购没有耳缺的仔猪饲养。

如何养好哺乳仔猪?
养好哺乳仔猪是使哺乳仔猪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重。
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
a固定乳头,吃好初奶:仔猪天生有固定乳头吸乳的习惯,开始几次吸食某个乳头,一经认定就不改变。强壮的仔猪先占领最前边的乳头,而弱小的仔猪难以占到理想的乳头,因此,必须人工辅助固定。一般可让仔猪先自寻乳头,再对弱小和强壮的仔猪作个别调整。仔猪出生时缺乏先天性免疫力,而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可以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有利于增长体力和御寒。因此,仔猪应早吃初乳,固定乳头好乳头.首次吃初乳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
b.防冻防压: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差,冬季或早春寒冷季节应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冻死。常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等办法给予加温。生仔行动不灵活,同时母猪体力也未恢复,初产母猪又常缺乏护仔经验,常因起卧不当压死仔猪,所以栏内除安装护仔栏外,还要做好护理工作。
c.寄养:在生产中,由于意外行仔猪需要寄养。寄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生产,两窝产期不超过三天,个体相差不大;最好选性情温顺、带仔能力好、母性强的母猪负担寄养的任务。
d.预防仔猪黄痢:可在母猪妊娠后期,按要求注射疫苗。
剪牙、断尾:出生仔猪有尖锐的犬齿,为避免伤害,出生第一天要修剪牙齿和断尾。一般用手术刀或锋利的剪刀剪去最后3个尾椎即。
2.抓开食,过好进补料关
训练仔猪吃食叫开食。仔猪2周龄后母猪乳即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必需补给高营养的乳猪料。同时,提早补料可以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及其机能,促进胃肠发育,防止下痢,为断奶打好基础。一般在7~10日龄时开始训练,可在仔猪吃奶前,将料涂在母猪乳头上;或撤在于净地上,让母猪带仔舔食;也可在乳猪料中加调味剂如乳猪香,让仔猪自由采食。在训练仔猪开食的同时,应训练仔猪饮清洁水,否则仔猪就会饮脏水或尿液,易致下痢。
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仔猪20日龄以后,食量大增,进入旺食阶段。为了提高仔猪的断奶重和断奶后对饲料类型的适应能力,应加强补料。此时,必须喂给接近母乳营养水平的全价配合料,才能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全面、适口性好、体积小,容易消化,每千克饲料含粗蛋白18%以上,必需氨基酸品种齐全,仔猪进入旺食阶段,可适当增加喂食次数,每天5~6次。仔猪断奶时间一般猪场可35~45日龄断奶,饲养条件好可以实行25~35日龄断奶。断奶方法有三种:①一次断奶:也称果断断奶法,即当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期时,断然将母仔分开的方法。由于断奶突然,极易因食物及环境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性拉稀。②分批断奶:即按仔猪的体质发育及用途分先后陆续断奶。一般农户养猪可以采取此法断奶。③逐渐断奶法:是指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即在仔猪预定断奶日期前4~5天,把母猪赶离原圈,然后每天按时放回原圈喂乳。

乳猪什么时候补料好?采用何种效果好?
1.补料时间:母猪泌乳高峰在产后20~25天,30天以后泌乳量明显减少,而乳猪的生长速度却越来越快,为确保3周龄后乳猪能大量采食饲料,满足所需的营养,必须尽早开食补料。7~10日龄乳猪特别喜欢啃咬垫草、木屑等硬物,并有模仿母猪行为的特性,此时开始补料效果好。
2.补料的方法:在母猪产房内设置乳猪补料栏,留有洞口或小门,乳猪可自由地随时进栏吃料。规模猪场母猪在高床分娩栏分娩,母子分开,可以不单设补料栏。补料次数以每天4~5次为宜,供给充足的饮水。乳猪初生后三天就开始喝水,如果供水不足,乳猪就会喝脏水。开始时要在饮水器上加一个垫,使水经常滴出,诱导乳猪喝水。

怎样养好肉猪?
养好肉猪,加快增重速度快,缩短饲养期,提高肉猪率提高瘦肉率,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饲养方法
a.
阶段育肥法:肉猪整个饲养期分两个阶段,即前期,断奶至60公斤;后期,60~90公斤。或分三个阶段,即前期,断奶~35公斤;中期,35~60公斤;后期,60~90公斤。各阶段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期,提高肉猪率和经济效益好。
b.原窝饲养法:猪是群居动物,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群居秩序,肉猪期仍保持不变,这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但在同窝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些弱猪或体重轻的猪,可把品种、体重和采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不能过大。
c.饲喂方法:科学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饲喂方法有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自由采食法,日增重高,膘较厚;限量饲喂饲法,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如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太多。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和猪具体情况而定。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前期日喂4~5次,中期3~4次,后期以2~3次为宜。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2.管理错施
a.调教:①限量饲喂要防止强夺弱食:当调入肉猪时,要注意所有猪都能均匀采食,除了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外,对喜争食的猪要勤赶,使不敢采食的猪能得到采食,帮助建立群居秩序,分开排列,同时采食。②采食、睡觉、排便三角定位,保持猪栏干燥清洁:通常运用守候、勤赶、积粪、垫草等方法单独或几种同时使用进行调教。例如:当小肉猪调入新猪栏时,已消毒好的猪床铺上少量垫草,食槽放人饲料,并在指定排便处堆放少量粪便,然后将小肉猪赶人新猪栏。发现有的猪不在指定地点排便,应将其散拉的粪便铲到粪堆上,并结合守候和勤赶,这样,很快就会养成三角定位的习惯。
做好调教工作,关键在于抓得早,抓得勤。
b.去势:我国猪种性成熟早,体重小,一般在生后30~35日龄左右,体重5~7公斤进行去势。不去势生产肉猪,有难闻的膻气味,影响肉的品质。
c.驱虫:肉猪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姜片吸虫、疥螨和虱子等体内外寄生虫,通常在9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服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副作用要及时解救。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要及时清除以防再度感染。
d.防疫:预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和病毒性痢疾等传染病,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农村养猪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养猪户在饲喂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喂与熟喂:在农村,大多数养猪户都有饲喂熟食的习惯,可以软化粗纤维,猪吃得多,提高消化率。试验证明,饲料的类型不同,生喂与熟喂有所区别,青、粗料熟喂比生喂好,
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是熟料好,
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二者无显著差别。精料类中,豆料籽实熟喂比生喂好。但多数精料生喂比熟喂好,一般煮熟后的精料要损失5%~10%的营养成份,生料饲喂肉猪,平均日增重比熟喂提高10%,每增一公斤可节省精料0.2~0.3公斤,蛋白质消化率生喂比熟喂高。此外,生料喂猪可以节省许多人力和物力。但有毒或易污染饲料,必须经过蒸煮才能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

2.稠喂与稀喂:稀喂因含水量多,稀汤灌大肚,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 加速胃排空,使饲料在胃内停留的时间缩短,
势必降低饲料营养成份的消化率。稠喂特别是生干喂和生湿喂,能加强猪的咀嚼机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延长饲料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和提高营养成份的消化率,因此提倡稠喂,干饲料拌水或干饲料拌青饲料浆水的干湿程度以捏得拢、散得开为宜。
3.少餐与多餐:必须根据猪的类别、年龄、
季节和饲料性质来决定餐数,不能一概而论。哺乳仔猪胃容积小,消化力弱,从7日龄开始主要是诱食,可不限餐数;20日龄起至断乳,每天可喂6顿以上;刚断乳的小猪对饲料的消化机能正处于日趋增强的阶段,每天可喂4~5顿;带仔母猪和妊娠后期的母猪,需要养分多,每天可喂4顿;架子猪、大肉猪、空怀母猪、公猪日喂3顿即可。
夏季气炎热、昼夜夜短,猪的活动时间也长,可酌情加喂1~2顿稀食, 以防饿补水。冬季寒冷,昼短夜长,则早晨第一顿要喂得早,晚上一顿要喂得迟,
以适当拉开了顿的间隔时间。而且晚上一顿还要喂得稠,以防饿御寒。
4.定时定量定质:喂猪每天应该固定时间。这样会使猪养成习惯,有规律地分泌消化液,吃食香,容易消化。如果喂食时间不固定,打乱猪的生活规律,就容易引起消化机能紊乱,消化不良,导致猪患胃肠病,时间一长,猪就消瘦,生长发育迟缓。确定喂猪量,确定一个大体的喂量。同时,根据猪体的营养、饲料和食欲情况,
灵活掌握饲料的喂量。一般以饲喂后槽内不剩食,猪不舔槽为宜。猪的饲料最好喂标准的配合饲料。如果自配,
应根据饲养标准大体确定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每次配料不宜变化太大。冬季用热水调制饲料和喂温水,不能喂滚热的烫食,否则容易烫伤猪的口粘膜甚至食道。长期喂烫食,
还会引起脱毛症,使猪发育受阻。

养猪如何降低成本?
1.坚持养杂交猪。杂交猪生命力强,生长迅速,饲养效果好。
2.坚持喂全价配合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要,坚持用全价配合饲料,
营养全面而不浪费,料肉效率。同时,要广泛利用辅助饲料,降低养猪成本。
3.
坚持科学喂猪。改传统的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改养脂肪型猪为瘦肉型猪,改熟喂为生料湿喂。因为传统育肥法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生长慢,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如果肥猪采用高营养水平直线育肥法,可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增加经济效益。
4.实行科学管理。搞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推行高密
5.自繁自养。自己饲养优良种公猪、种母猪,自己培育杂交仔猪,自己育商品猪,有利于防疫灭病,提高仔猪成活率,有利于降低成本。
6.适时屠宰。育肥猪达90公斤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公斤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10公斤屠宰最适合。

农户养猪生长慢的原因及对策?
近两年来,农户养猪特别是对仔猪的饲养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致使仔猪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猪。
一、断奶不合理。农户养猪多采取一次断奶法,断奶后立即上市, 使仔猪原来以母体为中心,同胞间共居,
稳定舒适的生活条件突然发生了改变,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增重。应当在断奶前5~6天内, 逐渐减少仔猪哺乳次数,直至完全断奶。此法对仔猪生长十分有利。
二、补料不及时。仔猪在哺乳阶段没能及时补上料,
断奶后不能很好地进食,又没有奶水补充,引起生长缓慢,发育停止。一般应在仔猪生后7日龄就开始补料,这样在母猪的泌乳量下降时,就能正式补上料,
以弥补母猪泌乳量的不足。开始以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为主, 以后逐渐改为正常饲料。
三、饲料及饲养方法不合理。断奶后,仔猪不仅吃不上母乳, 且饲料质量也很差,喂料中水多料少,日喂次数也由断奶前的6~8次,
急剧减少到日喂3次,这些条件的剧烈变化使仔猪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因此,购猪时就要详细询问卖主对猪的饲养管理情况,
做到饲料保质保量逐渐过渡,精青粗饲料逐渐过渡,饲喂次数由多到少逐渐过渡。
四、环境条件变化太大。仔猪断奶以前以母体为中心, 同胞间共居,断奶后,一般是一猪一圈,仔猪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孤独的生活,
特别到冬季,加之寒冷,吃不好睡不好,很容易产生多种疾病,甚至死亡。 所以,在购猪时,要尽量多问一些问题,
尽量为仔猪创告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变化要逐渐进行。
五、管理粗放。现在农户养猪一般是一猪一圈,生活单调, 有的猪吃食、睡觉、排粪在同一地点,加之不勤打扫、垫圈,造成环境污秽,
卫生条件极差,特别在冬季,很容易引起猪只感冒、下痢等一系列疾病, 严重影响猪只健康,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在实际养猪生产中,
可根据吃食快慢,性情好坏以3~6头为一圈,这样猪只争食,生长快,并做好调教工作,使其定点吃食,定点排粪尿,定点睡觉,使环境干净卫生。
六、防疫、去势时间不对。农户购猪多到集市, 在购买的同时进行防疫与去势。这样断奶、防疫、去势三种不利因素一齐加到小猪身上,
使小猪在很长一段时间体重恢复不过来,严重影响了猪只正常的生长发育, 使猪只生长缓慢,进一步形成僵猪,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一般不留种的仔猪,小公猪可在20日龄,小母猪可在30~40日龄进行去势, 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可在30日龄前进行猪瘟疫苗的注射,丹麦疫苗可在3月龄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5
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 ,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猪舍的建筑设计

1.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利分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2.猪舍的基本结构

~列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

要求坚固、耐用,保温性好。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顶

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术产品,其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4)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5)门窗

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高0.8米,宽0.6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6)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3.猪舍的类型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

(1)公猪舍

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舍温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猪场设备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猪栏

1.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

这几种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

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7~15平方米。

3.分娩栏

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

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2.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3.饲喂设备

(1)间息添料饲槽

条件较差的一般猪场采用。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

图中A与B的饲槽一致,都在隔墙或隔栏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内侧,便于猪采食。饲槽一般为长形,每头猪所占饲槽的长度应根据猪的种类、年龄而定。较为规范的养猪场都不采用移动饲槽。集约化、工厂化猪场,限位饲养的妊娠母猪或泌乳母猪,其固定饲槽为金属制品,固定在限位栏上,见限位产床、限位栏部分。

(2)方形自动落料饲槽

一般条件的猪场不用这种饲槽,它常见于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两种。单开式的一面固定在与走廊的隔栏或隔墙上;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的隔栏或隔墙上,自动落料饲槽一般为镀锌铁皮制成,并以钢筋加固,否则极易损坏。

(3)圆型自动落料饲槽

圆型自动藩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05
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 ,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