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刚毕业大专生的迷茫与困惑,望真诚热心的朋友指点迷津,谢谢!

我是今年七月份毕业的,现在在一家还处于成长中的广告公司做AE,实力和知名度都不是很大,但也不是很小那种。来了三个月,整天干的活就是骑着自行车跑业务。这种日子挺没劲……碌碌无为,看不到任何一丝光明和希望。有时我也会自责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努力,但回头一想,即使拼了命估计我也难以给公司接到一个活,毕竟这里实力和知名度也是有限的.我考虑是这么继续熬下去还是试着跳槽到别的大一点儿的广告公司,还是干脆别在这个行里呆了……?我是今年刚毕业的。现在对自己的前途的确挺迷茫,一个人在他乡为了自己的前途奔波,真不知何时才是个头,搞不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上学时还抱着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心壮志,可现在踏入社会之后,一个月几百块钱工资的活就开始让我消磨,也想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但以前的雄心壮志已经被现实给无奈的打成了一个虚无飘渺的空壳,面对眼前的迷茫,我感觉眼前一片漆黑,找不到哪里是我的方向……工作后也悔过,当初没学到什么一技之长,连实实在在拿的出手的本事也没有,真的是悔之晚矣……父母已是快六十的人了,还在家务农,我不可能就这么遥遥无期的消磨下去,但我却感到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好无助!说起来我只能算是一个有德无才的老实人,就是做业务也没人家那股子精明劲……每当晚上安静的时候总会一个人为着前途而担心做着各种憧想,难道就永远这样如同秋风里的落叶随风飘落吗?我不甘心!有真诚的朋友可以给我指点迷津吗?衷心谢谢了!

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近年就业政策与形势——就业心理的社会母系统分析
1.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入世”影响。“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
O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
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入世”对中国的劳动力
市场造成短期冲击。

2.高校连续几年扩招。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
、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加之“人世”因素,使我国人力资源
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同时,就业的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计
划配置减少,使市场配置增多等特点。

3.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面对这种
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
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4.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是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
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
定的地区差异。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上述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来讲,毫无疑问既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
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今日的大学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相对的自由与外在的压力都间接或直接地作用于生
活在社会中的大学生就业者的心理内环境。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就业心理子系统结构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
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
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
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
、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②,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
、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各说不一。笔者将各家之言予以梳理,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心理
的三个大的维度,分别为:

(-)认知心理维度

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
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
度。包括:第一,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产生自负;心理。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
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
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
的不良印象。二是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
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第二,
对外围环境认知不确切。对环境估计不足会出现坐等心理。这种情况通常出现于计算机、
通信、电子等信息类等一类乐观专业和金融、财经、政法类二类职业前景专业。这些专业
的学生思想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环境条件第一,不愿
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具有理想化趋向的大
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便会出现决策犹豫心理,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情绪心理维度

1.悲观情绪心理。此种』动理状况主要出现在就业的去向是回生源所在地的企事业单
位工作的大学生,或一些在学校受处分学生身上。

2.不满情绪心理。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市、
省不满(包括就业管理政策、户籍限制等)、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包含对其的指导、干涉
,对家庭的经济条件限制等)、对周围同学不满(如嫉妒)等等。视具体的个人的关注点
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3焦虑情绪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
感困惑,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

(三)社会心理维度

1.从众心理。随着传媒对社会精英,特别是“数字精英”、“管理精英”大加宣传,
对“经济价值体现”衡量“个人价值”持过分积极评价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个
体特异性与自我的创造性,形成个人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

2.攀比心理。它导致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相互攀比,舍
其所长,就其所短。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归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原因分析,首先要在社会(包括家庭、学校)的场关系和国内
就业形势的宏观系统中思考。家庭因素(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
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
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学校因素(主修专业、培养
方式、对教师的认同、同学朋友的影响、是否恋爱等),社会因素(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
、社会职业地位、社会角色模式等),职业信息的效力(信息的有效性程度)等都构成作
用于大学生就业中心理的外在刺激因素;国际就业形势,“入世”影响,地区分布、行业
部门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平衡及近期教育与就业政策等均是外围的引导因素。其欢要归宿于
大学生内在的因素,个性特征,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需要结构、性格特征、自我意
识、价值观念、理想、个性专业倾向类型等交互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行为。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

(一)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
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
受,持有良好心境,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
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
”的择、就业观。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e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跳出从
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讲。

(二)社会、学校等外在辅助作用

1.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
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进行就业教育和择
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
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
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2.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
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朋友,我也同样是一个大专生,我和你的情况一样~ 希望给你的资料能够帮助你,也能帮助我,祝你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4
喜欢这工作吗?既然你自己都"看不到任何一丝光明和希望",你可以选择放手!现在边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周末或其他有空闲的时间投简历,找工作.不要太压抑自己.还有要摆正好心态,你跟你现在的公司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下子就让你看到光明.尽自己所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人,有时候真的得靠机遇,并不是每个有才能的人都能发挥出他的作用,这社会这么大,我们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不能奢望别人给予我们太多的希望.不过至少我们自己要给自己希望!!
第2个回答  2006-11-24
开始肯定不能指望太多,人要靠机遇,也靠实力。
现锻炼两年,等自己有一定资本了,可以跳槽寻找更好的空间。
千万不要着急,心态很重要,大学和社会不一样,你要学会适应。
第3个回答  2006-11-24
你这种情况主要是对现状不满,也确实是:
你要是在深圳这边上这个人才网看看:

http://61.144.226.105/download/today.htm

http://www.szsh.com/
第4个回答  2006-11-24
自信是你最好的资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