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除了通假字,还有一种是同体字,对吗?

听说除了通假字,还有一种是同体字,对吗?还有其他什么字体吗?应该怎么区别呢?

异体字是指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换使用的一组字,只是字形不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1,声符不同的异体字:如迹-(足+亦)
2,意符不同的异体字:如婿-壻
3,造字方式不同的异体字:如泪-(三点水+戾)
4,变换声符和形符的异体字:如鹅-”我上鸟下”(王羲之曾写过)
5,还有一些稍微改变笔画造成的异体字:污-(三点水+于)

通假字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如:"蚤"通"早".

还有古今字,指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古今字”如”要-腰”,以前是没腰这个字的.

最后是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画的多少相对而言的.

刚上过古代汉语课,这是笔记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4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
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
通假字的产生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在古代有些字因为字音、字意相同,确实是通用的;二是在抄书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方便快捷有些字就被简写,用外型或字音相近的字代替了;三是有些字是在抄录传播的过程中因为笔误,识别错误造成的。通假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38101.html 这里有位朋友对通假字解释得很详细。

通假字的本质是“假”字,原本就是在误用中产生的,而同体字则不同,是古人在交流和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体字大致有三种,一种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相同的构字部件组成,甲骨文中就有近100个,小篆有160多个,这种文字与其独体字(即构字部件)的含义不同,但存在某种联系,如:火、炏tán、炎、焱yì/yàn、燚yì,这种字也被称为“叠体字”,有的学者在总结汉字的识字方法时,就利用汉字构字规律,把所识之字分为纯体字(独体字)和同体字;另一种是同形同音而不同意的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音字”,如:长(Chang)与长(Zhang);还有一种是形近意同的字,如“镕”和“熔”。

另:异体字的概念:指读音(通常包括古音)相同,意义(通常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两个或几个异体字它们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取代。

%%**…… 这是我以前读书的时候了解到的,现在手边没有资料核实,就凭自己的记忆总结出这些,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赫赫!
第2个回答  2006-11-24
1,通假字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也是高中大学古文学习中常见的字,如“无使滋蔓”的“无”通“毋”。
2,异体字是指古今的读音、本义和引申义都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如“谕”为“喻”
3,古今字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如“大叔”中的“大”后来为“太”字。
4,繁简字是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54年统一使用简体字。
我学新闻的不是学文学的,能力有限啊。
第3个回答  2006-11-24
你说的应该是“异体字”,即字形不同,但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如“喆”是“哲”的异体字,
第4个回答  2006-11-24
国画家用异体字,繁体字的较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