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如题所述

县境地质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亿多年前的早期古生代中寒武世。经历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三个发展阶段。县境进入了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新阶段。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中生代中侏罗纪,白垩纪地壳多次升降。新生代(从67百万年前至今)地壳总体抬升,经过近两亿年的风化剥蚀,山谷、河谷不断下切,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中山中切割地貌景观。
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是个海拔较高,以中山为主,无平原的山区县,素有山高谷深,“地无三里平”之称。地势是南部高于北部,自西向东倾斜。金钟山山脉自西向东横贯该县,南部的斗烘坡顶峰海拔高程1950.8米,为该县最高峰,西南部蚂蚁高坡高程1826米,西部金钟山高程1819.4米,东部沙梨河与南盘江汇合处高程380米,为该县最低处,最高与最低处垂直相差1570.8米。地貌结构有土山区(非溶岩)和石山区(溶岩)两大类。由于地形起伏不平,地貌复杂,陶成山区多,水面少;陡坡多,平地少。 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四季较为明显,温润多雨。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县境各地降水量差异大,气温差异大。气温随着高度递增而降低,垂直变化显著。县境是低纬度,海拔较高地区,所以夏无酷热,冬季南下的冷空气翻越云贵高原后,势力已减弱,所以冬无严寒。这一气候特点对于亚热带作物和喜温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