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协调与不协调

具体的论述 急啊!!!!!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有了快速的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汽车又是一个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产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从能源环境等方面讨论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和由此带来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我国汽车总产量达到100万辆用了36年,超过200万辆用了8年,而达到300万辆仅用2年,2003年汽车产量更出现了“井喷式” 的高速增长,汽车总产量达444万辆,世界排名己跃居第4位,尽管今年汽车产销增长变缓,预计总产量将会超过500万辆,增长率仍会高于世界汽车产量的增长率。从总趋势来说,我国汽车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成长期,这将持续20年以上。我国正在向汽车社会前进。但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确实会带来一些矛盾,主要表现为: 1. 能源供求矛盾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石油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剧。2000年中国机动车石油消耗量为6560万吨,占全国石油总消耗量的1/3,估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机动车石油需求将达1.38亿吨和2.56亿吨。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我国进口石油已上升到9112万吨,30% 以上石油依靠进口,据预测,到2020年石油缺口将超过2.1~2.5亿吨, 进口依赖度达到51~55%。据国际能源署报道,预计2004年中国石油日平均消费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的大幅增长,对中国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将会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石油产量世界排第5位,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2.36%,居世界第十位,我国人均石油资源量和人均产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和21.4%,我国是一个人均油气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能源紧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2. 城市空气污染加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我国温室气体CO2总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局部区域性和全球性空气污染都很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3. 社会环境压力加大:由于汽车大城市保有量快速增长,旧的城市结构与城市现代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城市道路设施和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速度跟不上发展步伐加快的需要,道路拥堵加剧,交通事故频繁,噪音污染加重,居民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4. 交通安全事故上升: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约2500万辆,人均拥有汽车数量水平很低,但近年来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万辆车平均死亡人数为美国20~30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 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愈来愈明显,使人们产生了疑惑,“我国能否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城市大气环境容得了那么多汽车吗?”,再次对发展私人轿车产生了怀疑,“我国应该不应该发展轿车?”,“轿车是否应进入家庭?”。(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用科学发展观来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应当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汽车工业的发展,解决发展带来的矛盾。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首先要“发展”,其次要“科学”。 发展汽车工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汽车工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汽车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高,对上、下游一系列行业的拉动作用很大,汽车的产业链延伸长,它与众多行业组成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群。汽车工业对全国生产总产值和利润的贡献率正在快速上升,2002年汽车产业链的总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和GDP的拉动强度将愈来愈强。汽车产业由于其具有巨大的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将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领头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高度集成、亿万民众消费的现代化商品,因而汽车工业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宏观需求不足一直是国民经济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宏观需求包括建设项目和大众消费拉动的需求,项目的需求主要依靠政府拉动,而扩大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需求。目前大众消费正由衣食等“基本消费”,向住房“基础性消费”和汽车“现代化出行方式消费”发展,汽车消费可使人民生活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它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选择, 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由此可见,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国家工业化和居民生活现代化有着巨大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汽车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将关系到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在使其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科学地发展,妥善解决汽车发展与资源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不协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可以缓解能源和环境的压力 在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上应当实现“开源节流”方针,也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坚持“节约为本”原则。 据预测,按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计,世界石油资源能够使用47年,而且各国都在加强勘探,积极发现石油新储量。因此从全球范围讲,近、中期内是不会出现“油荒”的。世界能源机构(IEA)预测,近20年世界石油的需求形势是供大于求。因此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应实现从基本依赖国内资源转变为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石油探明程度比较低,低于全球石油平均探明程度水平,特别是石油蕴藏量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石油探明程度仅9.4%,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和采油开展较晚,潜力很大。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我国正实施开放的政策,广泛吸引国际资本,开展国际合作,努力扩大石油供应量和提高油品质量,同时我们应当抓住国际上石油资源实行开放政策的有利时机,采取“走出去” 和实施多源化油气供应战略,到境外去取得石油资源,为我所用。这方面有下列做法: 1. 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样化,减少石油进口风险。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进口56%来自中东地区,今后除了继续从石油储量最丰富的中东获取石油资源外,要特别重视发展和中亚、非洲及南美洲地区的合作关系,以改变我国石油进口分布地区的结构。 2. 参股或控股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项目,建立若干境外石油生产供应基地。目前,经国家批准已中标和签约了28个勘探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四大洲的12个国家,初步形成了以苏丹项目为依托的中东和北非战略区;以哈萨克斯坦项目为依托的中亚和俄罗斯战略区;以委内瑞拉项目为依托的南美战略区。 3. 和周边国家签订油气管道供应协议。目前已开工有中哈石油管道项目,中俄油气管道合作项目由于日本介入争夺资源而拖延,由此也可见,当今世界各国为了保证国家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都在为开辟广泛而持久的供应渠道而战斗。 4.建立国家石油战略贮备体系,确保国家石油安全。 此外,还应积极开展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石油资源的浪费(例如应当大力发展电力牵引机车来代替内燃机车);开展煤制油、基于天然气制合成油、代用燃料的研制和应用工作,实现燃料多元化。 在保证石油供应的同时,应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节约能源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我国人均能耗水平和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节能潜力很大。我国汽车燃油消耗率一般比国外高15~25%以上,轿车由于近年来以引进技术为主,油耗等技术指标差距正在缩小,而我国商用车的技术水平差距更大。应当用立法和经济手段,制订系统的政策,来推动汽车节能和环保工作。 1.制订法规,推动技术进步。法规是压力,也是动力。最近国家公布了“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强制性法规,它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汽车节能的进展。美国在70年代实行“CAFE”的汽车油耗标准,7年内就使油耗降低了50%以上。我国新标准将使汽车百公里油耗,在2005年7月1日降低5%至10%,到2008年1月1日再降低10%。标准刚公布,最近油耗高的豪华轿车进口量已出现下降迹象。此外,汽车排放标准的不断加严和提高燃油品质的车用燃油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推动控制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2.尽快实施燃油税。由于燃油税直接与汽车行驶里程的耗油量有关,多用车,多耗油,多纳税,这是合情合理的、公平的国民义务。实行燃油税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它是调节汽车消费和发展节能技术最有力的经济杠杆。目前我国汽油价格不到欧洲、日本的1/3,从长期看,中国目前的低油价政策会导致中、大排量、高耗油的轿车畅销,小排量、低油耗的轿车将日趋走低,这是我国资源和环境无法承受的,我们决不能走低油价、高能耗的发展道路。 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的实施,加上燃油税的推行,二者结合起来必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使节约汽车用油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使我国汽车工业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3. 制定大力提倡发展节能的小型乘用车(这里不仅指微型车)的鼓励政策。小排量车有耗油量低、废气排放总量少、温室气体CO2排放少、占地面积小、资源消耗少、价格低等优点,但其最突出的优点是油耗低,节约能源。欧洲和日本至今仍十分重视和鼓励使用小排量车,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欧洲销售的汽车中,1升排量以下的小型车仍占35%,车身紧凑的两厢车销售达六成以上。今年1~10月,日本国内汽车销售量中微型车占32.3%,同比增加5%,而普通轿车同比下降2.8%。 4. 实行鼓励汽车节能和环保的消费优惠政策。90年代初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要求政府取消对微型车的特别优惠,认为这是当时国家贫穷时制订的政策,但通产省答复,微型车省油,污染小,有利于减轻交通拥挤,应坚持鼓励使用。进入汽车发展成熟期的汽车大国仍坚持鼓励使用节能的微型车政策,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国家应从包括生产、消费、使用(如保险费、公路收费、停车费)等环节上制订实施细则,对节能和提前达到更严的燃油经济性、排放和燃油标准的汽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奖罚分明,应按照汽车排量,拉大征税级差,制定对高级豪华轿车征收高额的特别消费税政策,以抑制高消费。 5.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采用多元化的出行方式。这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在欧洲、日本居民拥有轿车的比例很高,但人们习惯坐地铁上班,既节约又提高效率。当然,这需要政府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大力发展轨道和公共汽车快速交通网络,为人们多元化出行创造条件。

  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能保证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回顾整个汽车技术发展史,从早期用内燃机动力取代蒸汽机动力,汽车底盘的发展,汽车节能和排放控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到汽车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每当社会有重大需求提出必将带来汽车技术新的突破,从而使汽车性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当代汽车安全、节能和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如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催化转化技术、汽车碰撞技术、ABS、轻质高强度的新材料……,能使汽车性能达到非常先进水平,可满足严格法规的要求。 面向21世纪更高的挑战,汽车技术正在不断创新。混合动力汽车已实用化和商品化,可以达到“零排放”和替代石油的燃料电池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出现,将引起汽车动力的一次新的革命,它能取代传统的石油燃料汽车,使汽车这个现代化大众产品获得新的生命力,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但是,目前燃料电池还只是处于研制阶段,距离实用化、商品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至少20~30年内,内燃机性能还在不断提高,它仍是汽车的主流动力。 此外,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能极大地提高汽车的驾驶性能,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减少交通事故。

  更新观念,迎接汽车社会的到来 目前我国还只是刚步入汽车社会。社会各方面并没有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除了政府和企业要制订相应的政策和进行物质准备外,人们也应当更新观念,正确对待“汽车文化”。 汽车是社会文明和现代化的标志, 汽车推动着社会进步。“汽车是地位的象征”是一种落后的“官本位”观念。随着私人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汽车正在还其“大众化消费品”的本色,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汽车是自己的“代步工具”, 而不是“身份的象征”,我们不应盲目攀比求大。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汽车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目前确实也存在着一些浮躁不实之风,汽车城遍地开花,汽车展览重复泛滥,“香车美女”渲染,高级豪华轿车及运动赛车炒作…。我国目前还是一个低收入、少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十分注意使我国汽车工业、大众消费和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社会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相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全社会树立能源和环境形势严峻的忧患意识,形成“不忘国情,重视节能,崇尚朴实,讲求实用”的社会风气,应鼓励人们使用排量小、重量轻、油耗低、污染少的汽车,政府应坚决废除那些歧视节能环保型小型车的地方性政策。有些人误解小型车等于技术落后,其实汽车技术发展到今天,节能环保的小型车技术已十分先进,完全可以做到非常美观舒适、安全可靠、高驾驶性能。我们应当在享受文明的同时,树立新观念,讲究节约,注重实惠,要注意一次性投入和长期使用费两者的关系,要注意科学用车,文明驾车,一起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只要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坚持技术进步和创新,全社会重视,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我国一定能建设成节约型小康社会,我国的汽车工业一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