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女排夺冠多少观众流泪

如题所述

  8月21日上午,奥运女排的决赛场上,随着惠若琪的探头球得分,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连追三局,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塞尔维亚,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幸福和喜悦冲击着所有中国观众的泪腺,大家都哭了。比赛结束后,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层的南宁观众。他们对这场比赛所表现出来的激动程度和感触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十分一致:打动他们的,是中国女排选手身上所体现出的那份“女排精神”。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拿下“5连冠”。女排精神被定义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冠军宝座时,郎平一段有关“女排精神”的解读,也瞬间刷遍朋友圈:“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或许从今天起,“女排精神”将会成为许多人重新端起的那一碗“心灵鸡汤”
  “这么多年了,郎平还在”
  生于1960年的郎平,今年56岁。从当年中国女排中的“铁榔头”,到如今的国家队教练,郎平的人生有过辉煌,有过沉寂,起起伏伏,和中国那一代的同龄人有着太多的相似点。正因如此,提到中国女排,50、60后的观众,最为激动。
  “1981年的秋天,我刚进大学。”52岁的郭先生,对那一年的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界杯记忆清晰。当时的中国女排在主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世界女排进入“中国时代”。“比赛是从黄昏时分开始的,打到了晚上10时多才结束。学校只有大礼堂里有几台电视,我们几千号学生就都挤在那看直播。电视太小,人太多,画面根本看不清楚,就恍惚得个影子。但是这不影响大家的激动,每次得分,整个礼堂都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郭先生说:“大家欢呼,我也跟着狂喊,虽然并没看清到底是怎么打的。”现在再回想起来,郭先生很是感慨。“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只是为赢球而欢呼吗?不,我们是为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振兴而欢呼啊。”
  和年轻时热血的郭先生相比,50后的郑女士提起往事则显得感情细腻。她还记得当时有部日剧叫《排球女将》,风靡全国,主角小鹿纯子惹人喜爱。受到电视剧的影响,他们都对中国女排有着特殊感情。“中国女排就是我们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尤其是郎平,我们还喜欢收集画报上有关她的报道、照片。”所以,当郑女士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偶像郎平出现在电视镜头前,曾经的青春回忆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她不禁有些唏嘘:“这么多年了,郎平还在,真好。”
  “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当那些50、60后说起中国女排的往事时,他们虽然情绪激动,但却又尽量在克制着自己,试图表现出一种“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有什么看不透”的冷静与豁达。因为他们曾经都以为中国女排会这么一直无敌下去,没想到后来经历了失败,一度沉浮,如今女排又站上最高领奖台,让他们再度感受到激情。说穿了,人生也不过如此。
  和老一辈相比,正值拼搏期的80、90后观众们可不这么“压抑自我”了。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喜极而泣。市民黄女士就向记者表示,因为自己平时就热爱排球运动,所以她一直格外关注女排的比赛。这届奥运会,从女排的小组赛开始,她一直哭到了决赛。
  韦女士这天正好出差青岛,她告诉记者,因为没法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她和同事一行人从上飞机就一直在念叨女排的赛况。恰好飞机要中转郑州,短短半小时的中转时间,没想到他们正好就在候机厅的电视里看到了女排夺冠的最激动人心一刻。“我和同事们相拥着在那里擦眼泪,也没觉得在候机厅里这么做会不好意思,因为我当时还偷看了一下周围的旅客,发现其实大家都在哭。”市民唐先生则是在广西区医院的候诊大厅看的直播,他正好是要去检查心脏问题的。看到女排拿下冠军后,唐先生激动得叫了起来。“陪着我来的朋友劝我不要太激动,免得影响心脏,我当时觉得无所谓了,这么激动的一刻,真要倒下来就刚好让医院直接抢救了。”说起当时的场景,唐先生这么打趣道。
  采访中,这些年轻人都向记者坦言,中国女排最打动他们的是那种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拼搏到底的精神。而这样的精神,和80、90后一代人的成长理念是吻合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一位受访者用这句网络流行语为“女排精神”做了总结。
  “女排精神,从娃娃学起”
  从事教育工作的邓女士,暑假期间特地陪伴自己7岁的女儿看了好几场奥运会上的比赛,她希望能够通过观看这些体育赛事,让孩子从中体会到所谓的竞技精神。
  其间,邓女士从网上看到一张新闻图片,印象非常深刻。“报道说的是女排四分之一决赛时巴西主场对阵中国队的那次,我们中国队胜利了。观众散场后,一个身披巴西国旗的小男孩哭着和巴西队的主教练吉马雷斯拥抱在一起。这个孩子还小,或许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奥运会,也不明白这场比赛的意义。但是他因为自己国家队的失败而难过得不行。看着这个画面,不知道为什么,我也鼻子一阵发酸,很受触动。”
  在邓女士看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体育竞技意识,让他们在享受运动的过程中,也明白输赢的道理,学会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孩子因为失败而流泪的时候,要懂得去接受挫折;因为喜悦而流泪时,更要学会再接再厉。”所以,在奥运会女排决赛这天,邓女士也陪着女儿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了整场比赛。当中国女排拿到冠军,登上领奖台,等待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那一刹那,邓女士的女儿也兴奋地跳起来,站在电视机前,挺直了腰杆,随着电视屏幕上的女排队员们一起唱起了国歌。邓女士坐在一边看着,也觉得很欣慰,不自觉地湿了眼眶。“中国女排的精神,要从娃娃学起。就像郎指导说的那样,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我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学会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22
现在女排领域里不再是当时中国、古巴包揽了,有很多强队踊跃而出.像巴西:虽然没有在重大赛事里夺过冠军,但打发全面的她们绝对具备夺冠的实力,是真正的无冕之王.还有有中国克星之称的意大利女排、 年世锦赛冠军俄罗斯女排、实力强劲的古巴女排、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都具有夺金的实力.所以说中国女排夺冠的可能是六分之一.希望中国女排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打好比赛.不管最终结果怎样,我们都要一如既往的支持她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