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如题所述

庄子不仅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他还大大贬低语言文字的功能,认为凡是能用语言描绘的东西都是粗俗的,语言无法描绘细致精妙的,精华的感觉。他在《秋水》篇中进而提出“至言,无言;至为无为”的观点,推崇“无言”之美。庄子这一语言观是建立在其哲学主张基础上的,庄子推崇 “天籁自然”,认为得“道”必须遵循“无为无不为”的自然法则,绝非人为法则。从而用认为创作的语言是无法捕捉到“道”的。由此,我们看出,一方面庄子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极大地怀疑语言文字的符号表意功能,认为“言不尽意”,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言”,事实上他已洋洋洒洒著书立说万言不尽,从而使得他陷入与老子同样的矛盾中。追答

庄子虽然认识到语言文字的局限性,但是他更清楚“言”乃“意”之所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必须通过语言来把捉大道。于是他在肯定“言不尽意”的前提下,提出了解决言意矛盾的方法——“得意忘言”。

这两个希望可以帮到你

实际上挺欣赏他的逍遥的 唉 可惜我不能那般呀 呵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5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是指在表达思想时,语言往往无法完全涵盖和传达思想的所有内容和意义。这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庄子认为,语言是有限的,无法完全表达出无限复杂的宇宙和人类内心的感受。他认为“意”是无穷无尽的,而语言则是有限的表达工具。因此,虽然语言可以帮助人们传达思想,但它始终无法完全表达出真正的“意”。
此外,庄子也认为语言容易让人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中,限制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应该超越语言的限制,通过“无言”的方式,直接体验和领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因此,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强调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鼓励人们超越语言,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和真理。这种思想对中国的文学、哲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