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月,暮春,孟夏,仲夏,荷月,正月,桂月,菊月,孟冬,仲冬,腊月,巧月。它们各是那几个月?一二三四

如月,暮春,孟夏,仲夏,荷月,正月,桂月,菊月,孟冬,仲冬,腊月,巧月。它们各是那几个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1,正月是一月。

2,如月是二月。

3,暮春是三月。

4,孟夏是四月。

5,仲夏是五月。

6,荷月是六月。

7,巧月是七月。

8,桂月是八月。

9,菊月是九月。

10,孟冬是十月。

11,仲冬是十一月。

12,腊月是十二月。

扩展资料

农历是阴阳合历,早在殷商便已经将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订入历法,春秋战国到先秦时代已经完善到八节气,增加了四立,也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已经明确的订入华夏历法。

同时期二十四节气也已经出现并逐渐开始完善,直至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农历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完整的写入农历,详细划分成十二节令、十二中气,成为农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节气是农历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成分,通过二十四节气农历可以精确的反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便利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农业耕作。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令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这个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7
一月——正月

二月—— 如月

三月—— 暮春

四月—— 孟夏

五 月——仲夏

六 月——荷月

七 月——巧月

八 月——桂月

九 月——菊月

十 月——孟冬

十一月—— 仲冬

十二月—— 腊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1
5月是春天,暮春是夏天,梦夏是夏天,仲夏是夏天,何月和正月,他们都是秋天菊月。孟东龙东,腊月巧月,这些都是,应该都是冬天。
第3个回答  2021-02-05

第4个回答  2019-12-21
木村是在春天种下是在夏天贵越是在八月份大约是在12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