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歌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歌

长亭外古道边是《送别》中的歌词。由李叔同作词,约翰·奥特威作曲。

《送别》

作词:李叔同

作曲:约翰·奥特威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扩展资料

这首歌的同名作曲有:

1、丰子恺版

有人回忆,丰子恺晚年见后辈学唱《送别》,觉得新时代的儿童应当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重填了《送别》歌词,并改题为《游春》。

歌词: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2、《怒潮》版

1963年八一厂摄制的故事片《怒潮》,反映的是平江起义背景下的湖南农民革命运动、彭德怀彭老总早年革命生涯,所以文革时被扣上“为彭德怀翻案”的帽子,插曲《送别》也被禁唱。《怒潮》中有两首电影插曲《一支人马强又壮》和《送别》,成为多年来久唱不衰的电影歌曲。

歌词: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地恩情永不忘

农友乡亲心里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送君送到大树下

心里几多知心话

出生入死闹革命

枪林弹雨把敌杀

半间屋前船水流

革命地友谊才开头

哪有利刀能劈水

哪有利剑能斩愁

送君送到江水边

知心地话儿说不完

风里浪里你行船

我持梭标望君还

3、周传雄版

歌曲:送别。歌手:周传雄(小刚)。作词: 陈信荣。编曲:周传雄(小刚)。编曲:Terence Teo。专辑:恋人创世纪。发行时间:2009年04月07日。

歌词:

车窗外无声的雨一直下

弄湿了记忆模糊的映像

那时候我们一心想占领天下

在季节的交替中不安的长大

长大了我们学会了张扬

率性的不顾一切不一样

这些年开始懂得孤单真叫人害怕

每当午夜梦回

把他乡变故乡

想要联络想要回到最单纯的那时候

谁来理解此刻慌乱的感受

我们曾经那么交心那么的无话不说

时光冻结了再也无法回头

长亭外 古道边

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天之涯 旅人没有家

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想要联络想要回到最单纯的那时候

谁来理解此刻慌乱的感受

我们曾经那么交心那么的无话不说

时光冻结了再也无法回头

噢 长亭外 古道边

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天之涯 旅人没有家

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长亭外 古道边

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天之涯 旅人没有家

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长亭外 隔天涯

过去的你还记得吗

天之涯 万般都放下

酒入愁肠再无需牵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3

送别

歌词

(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片尾曲)

专辑:送别

歌手:朴树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

    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拓展资料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15年的《送别》 ,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8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歌?这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著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师)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2-09
这就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著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著名
音乐
教育家李叔同先生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为僧的弘一法师。

这首《送别》歌,在解放前的知识界几乎无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户晓。数十年中,成千上万的大、中专学生,就是唱着这首歌告别母校、老师,走向社会的。正因为如此,它先后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还作为影片的主题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麦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李叔同的这首《送别》作为主题歌的,它使《城南旧事》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第4个回答  2019-04-16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