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的代表性的围龙屋

如题所述

松山下赖屋,又名松山下老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兴宁市永和镇长安村,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由于老屋刚好坐落在松山下,故名松山下老屋。松山下老屋是长安村最大的老屋,也是兴宁市著名的老屋之一。松山下老屋一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特别适合居住。二〇〇九年八月,松山下老屋被兴宁市人民政府评为“兴宁市客家民居保护单位特色古民居”。
南华又庐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清光绪三十年(1904)潘祥初所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外观宏伟,气势不凡。屋内分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左边中、兴、伊、始,右边长、发、其、祥),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左右各一座),屋背后有果园,种有各样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园,建有莲池、石山、奇花异草。全屋总共有118间房,大小厅堂几十个。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宇安庐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三堂四横,围屋外半径为15.1米,内径为11.2米,共15个扇形房间;花胎、围屋内是呈半圆的斜坡地,用卵石砌筑地面,并种上常青观赏花木;上堂进深较大,中堂则比上堂下堂宽广,两边有八柱擎托栋宇,下堂前为大门,后为天井,用雕刻精致的木屏风隔开;屋内空气清爽,厅房内外互相融洽,遥相呼应。外大门为独立式的门楼,内大门为凹门,附加门罩式,外形美观。
棣华居位于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白宫村。以造屋的两兄弟的名字命名,含“棣棠并茂,华萼相辉”之意,象征兄弟和睦、人丁兴旺。房屋呈半圆形,前临水塘,背靠青山,有龙厅、正堂、南北厅等数十个房间。“棣华居”现居住丘保平一家5口人。据丘保平介绍,这座老屋已有上百年历史,他是这座老屋的第5代主人,最多的时候这里曾住过70多口人,“棣华居”的子孙,博士、教授以上的读书人已有34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庆第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三堂两横一围,屋内厅堂中雕龙画凤,地板、花胎、池塘均用水泥和花岗石建造,建筑玲珑别致,是一座建造标准较高的围龙屋。此屋为古秀阶等几户人家合建,建造期间,由古秀阶理事,故人们又称此屋为“古秀阶”。
光禄第张弼士故居。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堂四横,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门前竖有清政府御赐的“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牌坊,正门塑李鸿章所书“光禄第”屋名,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个房间,还有前后花园及书斋等。飞檐斗拱,画栋雕梁,构思巧妙,工艺精湛。1991年,北京古建筑研究所专家曾专门到此考察,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民族古建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厅十八井位于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由3栋大屋连成,中栋较大,共有9个厅堂和18个天井,中大门两侧有石鼓2个,门坪立2尊高大石狮,溪水经门前右侧流过,四周种有密密麻麻的棘竹。这座围龙屋建于清同治年间,现仍保存完好。
九栋居位于梅州市蕉岭广福镇,建于清康熙年间,内设9个厅堂,9个屋栋,前后共有6个大门,整座建筑4165平方米,共134个房间,是罕见的大型客家民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