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系数怎么算?

如题所述

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运用冲压展开系数计算折弯展开尺寸

A:直边长度(两边为A1、A2) R:折弯内R大小 T:材料厚度 P:折弯展开系数 W:内R弯曲角度 π:3.1416

则:展开后展开长度为L=A1+A2+W/360*2*3.1416*R*P

说明:现在一般客户提供的都是DWG或DXF文档格式,也有提供PRO E文档格式的,还有提供PDF文档格式的,不管是哪种格式,都可以用软件测出A直边长度、内R大小、T材料厚度、内R弯曲角度,只有弯曲系数是由模具设计者从折弯系数表中进行选择,只要折弯展开系数确定准确,最后产品设计尺寸才会保证准确。

扩展资料

PROE折弯系数计算公式:


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 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 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材料厚度


θ: 折弯角度


Y系数: 由折弯中线(Neurtal bend line)的位置决定的一个常数,其默认值为0.5(所谓的“折弯中线”)。可在config中设定其默认值initial_bend_factor


在钣金设计实际中,常用的钣金展平计算公式是以K系数为主要依据的,范围是0~1,表示材料在折弯时被拉伸的抵抗程度。与Y系数的关系如下


Y系数=(π/2)×k系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折弯系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01
折弯系数有很多方法,你指的应该是“折弯扣除数法”。其它还有K因子法、Y因子法、扣除板厚法等。比较常见的是折弯扣除数法。
展开尺寸=直边的外侧长度+另一直边的外侧长度-折弯扣除数
注意:
1、直边的外角长度是指两直边外侧交点间的距离,不是折弯圆角处的切点。
2、折弯扣除数根据不同V槽尺寸的刀具,大小不同。一般V16=4.8、V18=5.0、V20=5.3,V槽尺寸越大越易成形,但最小可折边尺寸较大。扣除数可以咨询刀具供应商。
如你说的100是直边的外侧长度,选用V18刀具,则:
展开长度=100+100-5.0=195mm追答

百度的

追问

扣除板厚的

求折弯系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23

PROE折弯系数计算公式:

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 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 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材料厚度

θ: 折弯角度

Y系数: 由折弯中线(Neurtal bend line)的位置决定的一个常数,其默认值为0.5(所谓的“折弯中线”)。可在config中设定其默认值initial_bend_factor

在钣金设计实际中,常用的钣金展平计算公式是以K系数为主要依据的,范围是0~1,表示材料在折弯时被拉伸的抵抗程度。与Y系数的关系如下

Y系数=(π/2)×k系数

拓展资料:

钣金折弯加工(Sheet Metal Bending),金属板材的弯曲和成型是在弯板机上进行的,将要成型的工件放置在弯板机上,用升降杠杆将制动蹄片提起,工件滑动到适当的位置,然后将制动蹄片降低到要成型的 工件上,通过对弯板机上的弯曲杠杆施力而实现金属的弯曲成型。

最小折弯半径是成型金属的延展性和厚度的函数。对于铝板来说,金属的折弯半径要大于板材的厚 度。折弯时,由于有一定的回弹,金属折弯的角度要比要求的角度稍大一些。 金属板材的折弯是在金属加工车间进行的。

参考资料:钣金折弯加工_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钣金折弯展平时,材料一侧会被拉长,一侧被压缩,受到的因素影响有:材料类型、材料厚度、材料热处理及加工的状况及折弯的角度。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可展平时,会自动计算材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Y系数×;T)×;(θ/90)   
L: 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 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材料厚度   
θ: 折弯角度  
Y系数: 由折弯中线(Neurtal bend line)的位置决定的一个常数,其默认值为0.5(所谓的“折弯中线”)。
可在config中设定其默认值initial_bend_factor   
在钣金设计实务中,常用的钣金展平计算公式是以K系数为主要依据的,范围是0~1,表示材料在折弯时被拉伸的抵抗程度。
与Y系数的关系如下  
Y系数=(π/2)×;k系数
第4个回答  2015-12-11
1、 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 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 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一、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 LT = D1 + D2 + BA(1)
折弯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 1、 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
2、 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
3、 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
4、 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 稍有难度的部分就是如何确定展平的弯曲区域的长度 。
二、折弯扣除法 折弯扣除,通常是指回退量,也是一种不同的简单算法来描述钣金折弯的过程。
折弯补偿的值既可以用于整个零件/独立折弯,也可以形成一张折弯数据表。
三、K-因子法 K-因子是描述钣金折弯在广泛的几何形状参数情形下如何弯曲/展开的一个独立值。也是一个用于计算在各种材料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等广泛情形下的弯曲补偿(BA)的一个独立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