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拍不出《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电影,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影片很优秀

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第一次以纪录片的视角和拍摄手法,来展示残酷、恐怖的战争场景,属于电影史上的开先河之作 。

瑞恩是二战期间被困在了敌人后方的美国伞兵。更不幸的是,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难,家中老母亲将无依无靠。马歇尔上将得知后,便派遣一个八人小分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寻找生死未卜的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

上将派出救援队,显然是出于人道和人性的考量,这个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用极有可能一去不回的八个人,去救一个人,值不值得?

有些人认为,这个马歇尔不顾大局,感情用事,也有人质疑,如果小分队没有救出瑞恩,连这八个人也赔进去,谁来负这个责任?还有人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东西方价值观的高度。

但以我之见,这个讨论更多的要落在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上。不过,我不想在这里故作高深,言多必失,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中国象棋有许多的棋谚,象丢卒保车,弃子入局等等,小兵小卒价值不大,随时可以弃掉。老帅老将都猫在小格子里,连护卫老帅的士和象也不能动窝。你在看国际象棋,王和后不仅能满世界跑,而且是所有兵种中威力最大的。咱们只要老将在,其他的都死光也没关系。

体现形式

拿拯救大兵瑞恩来说,几个镜头的手法到现在看起来都是看成经典。大量摇晃的长镜头跟拍,加上上百个音源点,让你就是有切身于诺曼底的感觉。虽然看似混乱,但这就是战场真实的情况。

翻过头来看诸如红海行动,虽然特效更棒,清晰度更高,军事细节也展现的前所未有的真实。但是不是感觉和看动作片有点类似,就是剧中人并不是你。而是“他”即使是石头脖子中弹牺牲,还有那个谁被炸断手,通讯兵用最后力气打开无线电。最终你感受到的还是“他”。

但是长期电影中只是描绘了光辉的那一面,却没有把那些英雄当作一个人来描述。是人就有自己的特性。拯救大兵瑞恩里面对于每个角色都有相当细致的描写,冲锋艇上杰克逊亲吻自己的十字架,抢滩之后虐杀德军战俘,犹太人梅利什拿着希特勒青年团的小刀无助的哭泣(希特勒青年团曾是杀犹太人主力)。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士兵,他们也怕死,也会对七个人去救一个人很不爽,他们也会发泄情绪,他们会犯错,而不是一个天生万丈光芒的英雄。

个人看法

先说拍摄技术和后期制作方面。由于电影工业技术的普及和迭代,《拯救》中的拍摄手法和后期特效,如今已经完全普及。看冯小刚的《集结号》,有场面也有细节,子弹横飞炮火连天的战争逼真度,大约已经很接近世界水平了。

但在人物塑造和主题挖掘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审片方面会有些困难。不过,单以英雄塑造而言,《红海行动》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至于文化差异方面,相信会长期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7
《拯救大兵瑞恩》毫无疑问是战争电影的巅峰之作。严格的战争片不能当做动作片一类的“爽”作来拍,观众也不要期待能像《007》一类的“爽”片来看。严格的战争电影必须最大程度的还原真实,真实的场景才能体现战争残酷的一面,不管你是什么人种,身份,地位,在武器面前一律平等,从而引起人们对于发动战争原因的反思。严格的战争电影还必须体现人性,战场上都是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没有人喜欢厮杀,也没有不怕死的英雄,所谓不怕死,只是因为有支持他们献出生命的理想和斗志,与人性无关。战争电影还必须反映正确的价值观,法西斯式的宣传肯定会走上绝路,完全“圣母”式的反战也不可取,有些战争是正义的,也是必要的,但也没必要回避人性。长征是史无前例的困难斗争,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必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更有很多人当了逃兵,但这些都不能否定长征的伟大。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在战争片里有崇高的地位,正是把战争的正义性,残酷,人性,价值观都完美的体现出来了,容易引起人们的共情。很多人纠结于八个人救一个人是否合理,划算,我想说,影片本来就是现在瑞恩本人的立场上的(开篇和结尾都是回忆),再者,真实的战争中,上级的许多决定根本容不得下面的人去理解和认可,现实需要的是绝对的服从。从瑞恩的角度去看,这个救援行动无意是高尚的,但现在那八个人的角度看,这个任务本身就是个bug。
第2个回答  2022-04-15

西方主导下的世界与市场,不允许有像高山下的花环这样浓厚的社会主义电影,来冲击北约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
第3个回答  2022-04-17
原因?说实话电影界有个重要幕后人物,姓郑,大家都叫她郑大婶,脾气大,还非常严厉,她这关不好过,必须突出她家后台的作用最大,所以嘛?……第二个原因:缺少顶级作家和顶级团队创作和打磨剧本,光想着卖热钱去了。为啥五十~七十年代战争片好看,那年代电影人非常敬业,一个剧本由一个电影厂的人来打造,还要找原型人物/单位评价,不精才怪了。
第4个回答  2022-04-16
《拯救大兵瑞恩》虽然是一部优秀的好莱坞战争大片,但与我们的价值观相差太远。这部电影传达给观众的是战争是残酷的,人类应该远离战争。同时电影表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生命珍贵的西方普世价值观,与我们从小接受的“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我们不可能拍这种题材的电影。如果这部电影由我们来拍,结局必须是瑞恩同志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也只有这样的结局才能过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