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里将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扶持,扶助 [support]

将,扶也。——《广雅

白话释义:将,扶持的意思。

2、奉行,秉承 [follow]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白话释义:使臣们奉皇命来收租税,难道还不如盗贼的心肝?

3、 送行 [send]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白话释义:末的人不去迎接,去的不带。

4、携带 [bring]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白话释义:带领家小去到鱼米之乡,归隐老死在那江湖之边。

组词如下:

即将、裨将、中将、闯将、激将、健将、宿将、将才、将近、大将、将指、输将、将帅、将要、上将、小将、将令、门将、干将、将养、将就、武将、将门、准将、方将、将官、将军、虎将、主将、老将、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将,帅也。从寸,酱省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将,军队最高统帅。字形采用“寸”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酉”的“酱”作声旁。

组词解释:

1、即将:将要;就要。

庞瑞垠 《我们还会相逢》:“既然我即将回国,而他又是促使我非回去不可的因素,我觉得应当一无保留地告诉你。”

2、裨将:副将。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当庚子年 大沽 失守,镇守 大沽 的 罗提督 自尽殉职时,我的爸爸便正在那里作他身边一员裨将。”

3、中将:中等才能的将领。

4、闯将:明 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 等初起兵时的称号。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 

5、健将:英勇善战的将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I jiāng
1.扶助,扶持。
《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郑玄笺:“将,犹扶助也。”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唐白居易《康日华赠坊州刺史制》:“矧吾褒赠以荣之,恻隐以将之。”
2.奉献。
《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郑玄笺:“有肆其骨体於俎者,或奉持而进之者。”
《诗‧周颂‧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郑玄笺:“将,犹奉也。”
孔颖达疏:“以将与享相类,当谓致之於神。”
3.供养;奉养。
《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毛传:“将,养也。”
孔颖达疏:“我坚固王事,所以不暇在家以养父母。”
4.行进。
《诗‧郑风‧丰》:“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孔传:“将,行也。”
《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於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
5.送行。
《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郑玄笺:“将亦送也。”
《淮南子‧览冥训》:“不将不迎。”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若夫迎新将故之劳,缘绝簿书之弊,固其害之小者,不足悉数也。”
6.施行。
《书‧胤征》:“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
孔传:“将,行也‧奉王命行王诛。”
《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
7.遵奉;秉承。
《仪礼‧聘礼》:“束帛将命于朝。”
郑玄注:“将,犹奉也。”
《列子‧杨朱》:“人之所以贵於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
唐李山甫《代孔明哭先主》诗:“鲸鬣翻腾四海波,始将天意用干戈。”
宋岳飞《奏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状》:“窃念臣将天威而远讨,致敌垒之一空。”
8.传达;表达。
《仪礼‧士相见礼》:“请还贽於将命者。”
郑玄注:“将,犹传也。传命者,谓摈相者。”
《後汉书‧章帝纪》:“聘问以通其意,玉帛以将其心。”
宋蘇轼《赐保州团练使并到任马敕书》:“来效充庭之骏,以将卫上之诚。”
9.带领;携带。
《左传‧桓公九年》:“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於邓。”
《淮南子‧人间训》:“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三国志‧魏志‧裴潜传》“谥曰贞侯”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每之官,不将妻子。”
宋陆游《夜与儿子出门闲步》诗:“家住黄花入麦村,闲将稚子出柴门。”
10.顺从;随从。
《庄子‧庚桑楚》:“备物以将形。”
陆德明释文:“将,顺也。”
《汉书‧礼乐志》:“招摇灵旗,九夷宾将。”
颜师古注:“将,犹从也。”
唐李商隐《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诗:“乌鹊失栖常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
11.取;拿。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将笔来,朕自作之。”
唐李白《将进酒》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予读宋白尚书《玉津杂诗》有云:‘坐卧将何物?陶诗与柳文。’”
《儒林外史》第一回:“半年後,朝廷果然遣一员,捧著诏书,带领许多人,将著彩缎表裏,来到秦老门首。”
12.控制;约束。
《汉书‧儿宽传》:“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
元段成己《送孙仲文行台之召》诗:“世人岂无才,要以德自将。”
13.操。指以某种方言说话。
明张煌言《北征录》:“达衢口,有巡司廨逻卒登舟讥察,见余将北音,貌魁梧,疑为亡虏。”
14.驾御。参见“将车”。
15.逆乱。
《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君亲无将,将而诛焉。”将,本指“将为乱”,后因以指逆乱。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
裴駰集解引臣瓒曰:“将,谓逆乱也。”
16.壮;大。
《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毛传:“将,壮也。”
《诗‧商颂‧长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毛传:“将,大也。”
郑玄笺:“禹敷下土之时,有娀氏之国亦始广大。”
《汉书‧扬雄传上》:“絪縕玄黄,将绍厥後。”
17.引申为盛。
宋蘇轼《送吕希道知和州》诗:“君家联翩三将相,富贵未已今方将。”
18.长久。
《诗‧商颂‧烈祖》:“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马瑞辰通释:“盖言我受天之命溥且长,犹《公刘篇》‘既溥既长’,以溥长对举也。”
《楚辞‧九辩》:“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王逸注:“惧我性命之不长也。”
19.美。
《诗‧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毛传曰:将,大也。家大人曰:大与美义相近。
《广雅》曰:将,美也。首章言将,二章言嘉,三章言休,将、嘉、休,皆美也。将、臧声近,亦孔之将,犹言亦孔之臧耳。”
20.侧。
《诗‧大雅‧皇矣》:“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毛传:“将,侧也。”
马瑞辰通释:“将、则二字双声,侧从则声,故将得训侧;将、旁二字叠韵,旁亦侧也。”
21.相当於“为”、“是”。
《管子‧大匡》:“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
《吕氏春秋‧诚廉》:“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
22.当;能。
《左传‧襄公三十年》:“王子相楚国,将善是封殖。”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岂将与乃和亲邪?’”
23.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参见“将军”。
24.用言语激人。如:就是有人将他,他还是一声不响。
25.副词。就要;将要。
《左传‧文公十八年》:“春,齐侯戒师期,而有疾。医曰:‘不及秋将死。’”清李渔《奈何天‧惊丑》:“亲事将到门了,快叫傧相进来。”
26.副词。欲;打算。
《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史记‧伍子胥列传》:“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卿等将不举人,甚非朕意。”
27.副词。将近。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郎》:“将半载,妇家悼女无偶,遂请於村人父,欲别醮女。”
28.副词。乃,方。
《左传‧宣公六年》:“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
《墨子‧尚贤上》:“然後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29.副词。殆;大概。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後汉书‧马援传》:“季孟尝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30.副词。岂;何。
《国语‧楚语下》:“《周书》所谓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汉刘向《说苑‧贵德》:“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
31.副词。姑且。
《庄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
唐寒山《诗》之一二○:“芦萧将代席,蕉叶且充盤。”
32.介词。把。
《玉台新咏‧古乐府〈上山采蘼芜〉》:“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清李渔《奈何天‧崖略》:“好僮仆争气把功成,巧神明救苦将形变。”
33.介词。共;与。
北周庾信《春赋》:“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宋杨万里《月夜观雪》诗:“月色还将雪色同,雪光却与月光通。”
34.介词。用。
唐白居易《宿蓝溪对月》诗:“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将一箇兜轿抬了武松。”
35.介词。从;由。
《宣和遗事》前集:“徽宗遂入茶坊坐定,将金箧内取出七十足伯长钱,撒在那桌子上。”
清秋瑾《宝刀歌》:“誓将死裏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
36.连词。表示并列。又;且。
《诗‧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维予与女。”
郑玄笺:“将,且也。”
37.连词。又为“与”、“和”之意。
唐卢纶《与畅当夜泛秋潭》诗:“离人将落叶,俱在一船中。”
宋杨万里《淳熙甲辰十月一日拟省试》诗:“欢声将喜气,销尽柳边寒。”
郭沫若《东风集‧〈颂湛江〉之一》:“取材但用泥将石,并举欣看土结洋。”
38.连词。相当於“而”。
《孟子‧滕文公上》:“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
39.连词。如;若。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将必来辱,为惠已甚。”
汉刘向《新序‧节士上》:“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
40.介词。或;抑。
《庄子‧至乐》:“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明刘基《卖柑者言》:“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籩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乎?”
41.助词。用於动词之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匣裏雌雄剑,吹毛任选将。”
唐白居易《卖炭翁》诗:“一车炭重千馀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红楼梦》第六八回:“﹝凤姐﹞说着,便呜呜咽咽,哭将起来。”
42.通“浆”。
《周礼‧春官‧鬯人》“凡山川四方用蜃”汉郑玄注:“蚌曰合浆。”
陆德明释文:“浆如字,本又作将。”
43.通“螿”。
《淮南子‧说林训》:“寒将翔水。”
《文选‧刘铄〈拟古〉诗》李善注引《淮南子》作“寒螿翔水”。
44.通“牂”。
《礼记‧内则》:“炮取豚若将,刲之刳之。”
郑玄注:“将,当为牂。牂,牡羊也。”
陆德明释文:“将,依注音牂,子郎反。”
45.姓。
後赵有常山太守将容。见《通志‧氏族五》引《姓苑》。
II jiàng
1.将帅;将领。
《孙子‧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宋蘇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陛下将卒精强,府库充实,如秦、汉、隋、唐之君。”
2.喻指在某一领域称雄者。
宋蘇轼《雪後刘景文和顺闍黎诗见赠次韵答之》:“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3.统率,指挥。
《左传‧文公二年》:“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
《史记‧项羽本纪》:“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宋蘇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
4.军衔名。在校级之上。我国目前军衔制,有上将、中将、少将。
III qiāng
愿;请。
《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毛传:“将,愿也。”
《穆天子传》卷三:“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郭璞注:“将,请也。”
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庙碑》:“南风湑湑,湘水如舞。将子无讙,神听钟鼓。”
--汉语大辞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2
  “自将”有两类情况。
  一是“自”做主语的。
  1、“将”表示拿着、携带时,自将就是自己拿着、自己保存着。
  2、“将”作带兵时,自将就是亲自统帅部队。
  二是“自”作宾语,宾语前置,实际上是“将自”。
  1、“将”作将养、保养时,就是保养自己,也叫“自养(也是‘养自’的宾语前置)”。
  2、“将”作保全时,就是保全自己。
  3、“将”作扶助时,就是支撑着自己。如:“以杖自将”,用拐杖来支撑着自己走路。
  文言文中的这个词语如何理解,取决于“将”的用法,要根据前后文分析。
第3个回答  2016-12-08
将或
用法相当于“或将”,意思是“或许将要”,“或者将要”,也可译为“或许会”“或者会”(这里的“或者”不表示选择关系,而是“或许”、“也许”之意)。
这种用法现在偶尔还可见到,如:
中国电信将或与台湾运营商联合引进CDMA版本iPhone 4(2010-07-04消息)
题中的“将或”即“或许将要”的意思。

吴氏曰:“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必若上章夫子之言,然后为无弊也。”
意思是:吴氏说:“子夏说的话,其用意是好的。然而话语之中,抑扬太过分,其产生的流弊,或许会到废弃读书学习的程度。一定要像《论语》上一章孔夫子说的那样,才是没有弊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