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中本末倒置。同时学生的关注点也只在应试上,导致语言能力碎片化,不是整体运用,而是诸多零散的知识点。国内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生语言知识迟迟不能更新,甚至教学中还会有错误。从考试题中大量的中式表达就可以看出来了。学生只关心会不会说错,从不敢于开口去说。更不敢找一名母语的语伴练习。没有量化的目标,导致无法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这会导致学习者缺乏动力。不当的目标更会打击学习热情。
其实问题不在于你学多久,学多早。要知道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绝大多数都没学过那些小语种,可是学成者不还是比比皆是。重要的是建立在良好理解力基础上的长期刻意练习,和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很多人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了,可不还是一样没什么用?二十岁前后是人的智力巅峰,以小孩子的理解力很多东西无法正确理解。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对过了接受母语阶段的人而言,第二语言都是通过后天努力习得的。如何教一个母语尚未学好、对语言缺乏敏感的孩子学好第二语言?比方说吧,相近的词,有些是英语词汇本身意义相近,有些是翻译成汉语时恰巧使用了相近的词汇。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义项,你不能说“你什么意思”和“意思意思就得了”这两句话里的意思是同一个含义吧?这需要语文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你学外语一样需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