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豆荚螟?

如题所述

豆荚螟又称豆荚斑螟,豆野螟又称豇豆荚媒,主要以毛豆、 豇豆、豌豆、菜豆等豆类蔬菜为寄主。主要以成虫产卵于花瓣和 幼荚间以孵化幼虫蛀食豆荚和种子,造成豆粒残缺或空荚,从而 影响产量。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与 豆荚,集中处理。(2)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3)药剂防治应掌握在花期防治,并根据幼虫的生活习性 在傍晚喷药,同时需注意喷药于开花部位,兼喷落地的花朵。可 选用的药剂有:5%锐劲特浓悬浮剂3 000倍、48%乐斯本(毒 死脾)乳油1 000倍、10%安绿宝(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5 000倍、80%敌百虫乳油800 倍、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间隔7-10 天一次,连续3-4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6

青岛农业大学张立宁教授:豆荚螟又叫豆蛀虫、钻心虫,6-9月为危害盛期,立秋前后豆荚螟容易钻入豆荚内危害。豆荚螟不但危害豆角还危害豇豆、菜豆、扁豆、蚕豆、豌豆、毛豆等豆科作物,是近年来豆类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今年由于夏季气温高,给豆荚螟的繁殖与危害创造了气候条件。豆荚螟以幼虫蛀食危害豆科作物的花蕾、豆荚和种子,造成瘪荚、空荚,也能蛀入豆株茎内危害。受害豆荚出现蛀孔,荚内虫粪堆积,引起腐烂,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豆荚螟一年发生6-9代,从第二代就开始世代重叠危害,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或晒场周围的土表下1-125px深处结茧越冬。幼虫共5龄,3龄前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3龄后蛀入荚内取食豆粒。豆荚螟危害豆荚有一个特点:一般先从上部豆荚危害,渐至中下部,最后危害下部豆荚,所以一般上部豆荚先受危害且受害较重。幼虫老熟后离荚入土化蛹。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卵散产于花萼、花蕾和嫩叶上,初产卵为白色,后变成淡绿色,肉眼可见。初孵化幼虫喜蛀入嫩荚内危害或蛀入花蕾,常引起落花落果。3龄后的幼虫大多蛀入荚果内取食豆粒,可见豆荚内蛀孔外堆积绿色的虫粪粒。豆荚螟危害豆荚在时间上有规律可循,各代幼虫危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10月上旬至翌年5月下旬。豆荚螟每年在4-5月为害大豆,6-9月为害豇豆;10-11月转移为害秋大豆。豆荚从开花到采收,仅7-10天时间,大量开花结荚期间,几乎天天都有豆荚采收,所以必须采用无公害方法防治豆荚螟,防止豆荚污染,保证食用安全。

第2个回答  2018-01-06

豆荚螟,别名大豆荚螟、豆蛀虫、豆荚蛀虫、豆荚斑螟、红虫、红瓣虫、豆扳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尤以春、夏播大豆受害最重。除大豆外,还为害豌豆、绿豆、扁豆、豇豆、柽麻及苕子等豆科植物。在国内自东北南部至台湾都有分布,以华东、华中、华南发生量大。如何有效防治豆荚螟?小编给大家讲讲。成虫:体长l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色灰褐。触角丝形,雄虫鞭节基部有1丛灰白色鳞毛。前翅狭长,从肩角至翅尖近前缘处有1条明显白色纵带,近翅基1/3处有1条金黄色宽横带,带内具较厚且色深的方鳞片。后翅黄白色,沿外缘有褐纹1条。雄蛾腹部末端圆钝,具长鳞毛丛;雌蛾腹部锥形,鳞毛较少。卵:椭圆形,长约0.5毫米,卵壳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状突起。初产时乳白色,1天后变黄色,后又转肉红色,近孵化时为淡土黄色,尖端出现黑点。幼虫:共分5龄,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幼虫体色初孵化时菊黄色,渐转白色至绿色,老熟时背面紫红色,腹面绿色,结茧后又变为黄绿色。第一至三龄幼虫前胸盾上有黑色“山”形纹,第四至第五龄前胸盾中央有“人”字形黑纹,近后缘中央还有2个黑斑。蛹:具白色丝质的长椭圆形虫茧,长约14毫米,宽约7毫米,外附土粒。蛹腹部末端圆钝,有6根钩刺,长约l0毫米,宽约3毫米,黄褐色,羽化前2天颜色加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