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强大后周部队的宋朝,为啥只能偏安一隅?

如题所述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将领,因为后周世祖柴荣去世,剩下孤儿寡母,最后赵匡胤联合赵普发动陈桥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大宋。宋朝继承了后周强大的军队,完成了国家领土的基本统一。宋朝制订了“先南后北”的战略,然而之后的对辽战争中,都是败多胜少,后来的大宋面对辽国,不仅打不赢甚至不敢主动出击,宋朝为什么打不过辽国呢?

宋朝不信任武将

宋太祖鉴于自己得天下的教训,认为武将的权力过大会威胁国家安全。外敌只会侵占领土、人口,而内部的武将往往能够改朝换代,因此宋朝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政策,文人待遇普遍高于武将。武将待遇很低,通常一般的将领养家糊口都费劲。另外就是限制武将带兵的权力,武将带兵在外,必须由一名皇帝身边的太监作为监军,监军权力甚至超越武将。军事行动制定好,需要呈报给皇帝批准,一来一回几个月,战斗的最佳时机早就错过,宋朝武将基本上没有临场应变的权力。也不敢擅自出战,打赢了功过相抵,打败了要受处分。

宋朝缺乏骑兵

古代战马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发展到宋朝,盛产战马的地方幽州、西域全部不在宋朝的统治下。因此宋朝缺乏战马,骑兵很少,军队以步兵为主,不仅难以应对敌国的骑兵,机动性也很差。而建国后相继消灭割据政权,补充到宋朝军队的各地武装良莠不齐,加上宋朝表面看似强盛,实则积贫积弱,军队战斗力持续降低。

宋朝的对手强大

宋朝的北方邻居都不是好对付的,西夏、辽国、金国、蒙古,基本上都是草原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骑兵,而宋朝面对强大的敌人,能够自保就不错,主动出兵北伐不现实。联金灭辽时,辽国正面战场损失惨重,北宋出兵配合攻打幽州,仍然被辽国打败。

奸臣当道

文官的权力过大对国家也没有好处,宋朝的奸臣数量十分庞大,北宋时期蔡京、童贯、高俅等,南宋秦桧、贾似道等,这些人有一定的能力,但是破坏力也十分惊人。不仅严重削弱宋朝国力,还迫害武将,皇帝还非常信任,没天理!

军事分布不合理

宋朝为了防止唐朝节度使一类的封疆大吏坐大,设立禁军,由皇帝亲自指挥,更是把全国兵力的80%部署在京城周围来拱卫京城。这样一来,全国其他地方的防卫就会薄弱,而京城一旦被围困,其他地方压根拿不出部队来救援,京城一旦失守,国家基本要灭亡。而且北宋末年,郭药师拥兵十几万,俨然就是封疆大吏,他的投降使北宋的处境雪上加霜。

皇帝的软弱

打不赢不要紧,重要你得敢打!而宋朝普遍就是不敢打,赵匡胤也算是励精图治,从赵光义两次伐辽失败后,北宋开始屈辱求和,不再是积极进攻,甚至一味的妥协。其结果必然是对方的得寸进尺。以靖康耻来说,尽管金军占据汴京城门,城内士兵十几万,百姓自发聚集到皇宫门口,要求政府发放武器,进行巷战,誓与京城共存亡。而宋徽宗拒绝了,他仍然希望通过割让土地等条件换取和平,对敌人保持幻想,而金国没有这个打算,灭掉你的国,土地、财宝全带走。

但尽管如此,宋朝的战绩依然不错,胜率达到70%,那为什么还会被吊打呢?原因是宋朝善于打自卫反击战,打赢了继续苟且偷安,打输了家国就没了。因此,宋朝输不起,而对手辽、金、蒙古却输得起,战争打不赢却能签订盟约获得赔偿,虽败犹胜,来年休养生息卷土重来。而宋朝只能越来越弱,土地越来越小,最后被消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军队实力不强,与辽国交战显得很吃力,只能选择议和,宋朝皇帝又普遍缺乏雄心壮志,所以只能偏安一隅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