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好按摩,先要了解哪些面部结构?

如题所述

面部的基本解剖主要分为面部皮肤、肌肉、神经和血液循环4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皮肤的护理是美容化妆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由于面部皮肤比其他部位的皮肤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袭,因此按摩手法要讲究技巧,并且必须掌握人体皮肤的生理功能、肌肉的走形及头部骨骼结构,这样,做起面部按摩来才会得心应手。
头部骨骼结构头部的骨骼称为颅骨,可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组成,即额骨、枕骨、筛骨、蝶骨各一块,顶骨、颞骨各两块;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即眉以下耳以前的部位,由15块骨骼构成:犁骨、下颌骨、舌骨各一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各2块。它们形成了颜面的骨性基础。
面部皮肤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厚度仅有01~03mm,由外向内,分别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数层角化扁平细胞组成,这种细胞衰老后,成片状脱落,形成鳞屑,它比较坚韧,对物理性和化学性等损害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棘细胞层:由4~8层鱼鳞状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内充满淋巴液,向表皮输送养料。
基底层:在表皮的最深部,与真皮相连,由一排柱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经常分裂,以补充遭受损伤而脱落的面角质层细胞和修复表皮的缺损。柱状细胞内有黑色素,它能抵御紫外线对真皮的伤害。
真皮在表皮下面,含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即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都有一定的走向,故而形成了皮肤纹理。真皮坚韧有弹性,因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等各种刺激,使机体产生相应的防御,并调节血管、汗腺等功能。真皮内血管十分丰富,毛囊、汗腺也在真皮里。
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共同构成,这一部分主要对人的体形产生作用。
面部皮肤纹理走行面部皮肤纹理走行方向,在额部是横向走向;在眼部是围绕眼圈周围呈椭圆形走向;在眼角处上、下呈鱼尾状相连;面颊部的皮肤则由眼眶下缘起以近乎半圆状的顺序排列,向下颌方向走行。
面部肌肉面部肌肉由表情肌、口周围肌肉、眼部肌肉、鼻周围肌肉4部分组成。
表情肌是形成面部丰富表情的肌肉,它位于表浅的皮下组织内,起于骨面,止于皮肤,围绕在眼、口、鼻等孔裂周围。当肌肉收缩时,皮肤出现皱纹,改变眼、口、鼻的外观形状,以表达情意。单一、呆板的面孔,会使某一部分肌肉、皮肤长期处于过于紧张或松弛的状态中,是造成面部皱纹过早出现的原因。
口周围肌肉只有口轮匝肌呈环形,其余为辐射状,包括提下唇肌、颧肌、笑肌、降口角肌、颊肌等。
眼部肌肉主要是眼轮匝肌,其肌纤维起自于内眼角,弧形向外止于眼角处,上下纤维互相交错。因近视而长期眯缝眼看东西,是造成眼角处过早出现鱼尾纹的重要原因。鼻周围肌肉的收缩力较弱,故同面部美容关系不大。
面部神经表情肌全部由面部神经支配。
面部血液循环对面部健美修复起一定作用。血液循环好坏,是能否保持面部皮肤、肌肉富有弹性的主要因素。按摩要沿血管走向进行。
颌外动脉沿颌下腺的深面和上面之间的一个沟中走行,到达面部,在笑肌、颧肌、上唇方肌与颊肌、尖牙肌之间越过颊部,在口角附近分出下唇动脉和上唇动脉,它们走行在红唇缘深面内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形成围绕口裂的血管环。此外施用按摩手法时,一般可治周围血管环作半圆圈的手法移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颌内动脉位于面深部,在颞下颌关节内侧发出分支。
颞浅动脉是颈外的最终分支,因其血管走行是由下向上的,故按摩时用力方向一般多呈向心性,即从上向下用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回流。
面部静脉走行在肌肉中,常用手由额部向面颊部自我按摩,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面部静脉血的回流。当面部特别是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区的两侧内发生感染时,切忌局部按摩,以免形成严重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