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盛行北风和西北风,气候寒冷,雨、雪少;春季受大陆变性气团的影响,气温增高,多风,少雨;夏季因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加强,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大陆气团在本流域交绥,气候湿润,多雨;秋季东南季风减退,极地大陆气团逐渐增强,秋高气爽,雨量减少。
研究区光热资源丰富,太阳年总辐射520~540kJ/cm2,全年日照时数2500~2850h,年平均气温11.5~13.5℃,≥0℃积温4600~5100℃,无霜期200~210d。水土条件优越,多年平均降水量496.6mm,降水时空分布呈明显的地带性、季节性和年际差异性。夏季暴雨集中,冬季雨雪稀少,具有春旱、秋涝,晚秋又旱的特点。其中6~9月份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降水年际相对变率约30%(王智平,2001;吕富保,1996)。年均陆面蒸发量470mm,水面蒸发量1100mm。
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分布的主要水系,由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黑龙港水系和海河干流组成(表2.1),汇集到天津入海。20世纪60~70年代,海河流域新开辟了子牙新河和漳卫新河等入海河道,改变了海河水系各河流汇集天津入海的不利局面。海河流域河道呈扇形分布,具有水系分散,河系复杂,源短流急的特点。
表2.1 研究区河流分布状况
石家庄平原区内,主要河流为滹沱河,是山前洪积扇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全新世早期,滹沱河的河流宽深比为63.6,曲率 1.14,河床纵比降为0.99‰,年均流量为24.1m3/s,年均洪水流量为1968.7m3/s,年均洪水流量与年均流量之比高达80倍(杨永辉,2001)。中全新世,河流宽深比为7.82,曲率为2.18,河床纵比降为0.4‰,为微弯曲河型,年均流量为46.1m3/s,年均洪水流量为1100m3/s。1919~1978年滹沱河中山水文站观测结果,年均流量为29.3m3/s,年均洪水流量为364.7m3/s。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且易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河流主要源于大气降水补给。
滹沱河上游,绝大部分分布在山西高原。高原黄土分布较广,降水少而集中,除高山地区有零星森林分布外,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滹沱河水系大体呈扇形分布,由西南、西、北三面向下游汇集。因出山后过渡带短,进入平原坡度骤缓,宣泄无力,泥沙淤积,使各河中下游河道大部分成为地上河或半地上河。滹沱河山区汇水面积大,水系集中,雨洪挟带泥沙多,下游善淤善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