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怎样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如题所述

中国需要怎样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建国之初,政府就有意无意宣扬这样一种观点,能源和原材料产量越高,经济发展越好,本国党专制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也恰恰赋予了政府大肆扩张国企经济的权力,中国的采掘机和钢炉发了疯地开足马力,煤产量世界第一,钢产量世界第一,这系列“世界第一”足以把国人的心捧得晕乎乎的,禁不住感叹——社会主义祖国真伟大!于是乎,不管是什么粗放型经济,我国煤炭产量从建国初3亿吨直逼1978年改革开放的6亿吨,再冲2005年的21亿吨,与此同时,2006年我国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于是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大有一代强国非我莫属的感觉,已经顾不到国家煤炭储量和石油储量不断下降亏空的危险,和矿井开采已下降到400m以下、矿难污染全世界第一等其他“第一”的事实,悲乎?怜乎?
    然而,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些聪明人和企业家开始关注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显然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生存,有经济竞争力的国家才能在全球中获得财富,而可持续性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时候,或许真到了该反思本国经济的时候了,那些靠着高能耗污染、国有垄断和外资迅速膨胀的经济能带来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吗?究竟如何才能获得竞争力?这些问题有谁会真正思考过?下面我就简单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先竞争再扩大工业规模,还是先扩大规模再竞争?  个人以为,竞争力最重要的恐怕要数经济效率(或者说生产率)和科技创新能力了。  经济竞争里的效率如何获得呢?市场经济已经告诉我们是通过竞争,而且应该是公正环境下的竞争,优胜劣汰,国家经济竞争力能得以不断提升。我在博客中曾经说过,“……正常情况下,民主的市场经济需要慢慢来,通过长期自由竞争选出资源管理和低成本的优胜者,如果在专制下,会用权力腐败参预,使市场公正受影响,使依靠权力成功而资源操控能力不强的人快速主宰市场,使各类能源消耗率大幅提高,中国4倍于世界平均值的高能耗就是证明。这样看,中国在专制下的急速成长如果从长期看反是不利的,或许并不如印度慢慢靠市场自由竞争更有利于国家资源的长期利用。想一口吃成胖子,只怕欲速而不达……因此,市场运作的公正性对于国家发展战略意义极为重大,毕竟世界上能源有限,这时能源利用效率就成为资源利用期限的关键……”因此,我们完全应该像西方国家一样,在工业规模小的时候充分进行市场竞争,等培养出高效的市场主体再大幅利用资源制造高品质商品,而不是先由低效的企业大量消耗能源,把能源消耗光了才竞争出高效主体,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完全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错误路线,导致中国经济白白消耗了过多的资源,据统计50年大约有3000~5000亿吨煤炭,总消耗额足有同为第三世界国家印度的6倍以上,能源储量的下降、环境的污染及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最高,计划经济效率低下,那么,中国企业经过这么多年计划经济,企业的效率真的高吗?恐怕中国真正效率高的只有那些外企,而真正像海尔、华为这些高效率的民企在中国少之又少,其余多是靠着国家垄断地位营利的国企,据有关资料,中国2006GDP中,国企比例为48%左右,外资占25%,民企只占26%左右,而这些民企中多数都是没有壮大起来的小企业,效率、规模和科技竞争力都很有限。而改革开放30年,私企现状依然如此,不能不说和我国政府对外资像干爹、对国企像儿子的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显然,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有多高打上了一个问号。     我们再看一下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基本是工业占20%多,服务业占50%以上,农业不超过5%,貌似没有一家像中国这样全面铺开工业的。如果说是为了就业,那服务业就业人口容纳貌似不比工业少,西方容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也是服务业。而从那些发达国家工业看,比例低也并不表明工业就不强,就不发展,而中国搞出这么大一堆工业来,除了疯狂消耗能源,搞得全球和他一起紧张,我还真看不出,工业实力增强了多少。我们即使和印度这样一个第三世界的民主国家对比工业,根据2006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人力资源素质、技术创新、商业应用和金融环境这些反映企业和经济竞争力的最关键指标排名皆不如印度,而其中主要原因,除了中国长年教育投入不如印度多外,专制政府在市场中肆无忌惮地权力寻租、浪费社会资源则是更为主要的原因。或许,这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中国在党专制政治体制下经济长期来看是不可能高效发展的,只有多党民主政治才能为市场私有经济护航!    而科技竞争力又如何提高?恐怕这较容易想到,大量持续的国民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进行科研,最后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市场产品为人民服务,这样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得到不断发展。但看看我国呢,教育投入长年仅占GDP2%连非洲乌干达也不如,而同样的第三世界国家印度1998是3.8%,2003年达到5%,2000年以前,印度在校大学生数理为900万,而中国只有700万,只是随着网络呼声日高,我国政府才开始改革教育和医疗体制。但由于政府投入长期不足,大学只能自己收学费,中国大学学费动辄成千上万,多数学费只能靠人民东拼西凑,长期以往我国国民教育素质会受到明显影响,相比印度大学学费才几十元,政府的责任心云泥之别。想想二百年前的德国、一百年前的日本、五十年前的韩国和台湾莫不以教育强国,本国党专制政府和那些政府的差别实在太大,真的能让我们寄以希望吗?恐怕民主不是万能的,专制更不是万能的。如果中国国民教育不能提高,科技创新力和国民经济可持续性都没什么指望吧。    (二)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过度的外资经济是养鸡妹经济。  最后我们再谈谈简单谈谈外资经济。  我们知道,外资经济本源于经济全球化理论,全球化理论中,最有效率的企业、用最低廉的劳动力和材料、制造出最有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这本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想法,但这个世界最无情的却是,经济全球化却要受政治非全球化的影响,因为毕竟没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还未消失,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间贫富差距还很大,发达国家恐怕不会允许贫穷国家的人口自由流动到他们国家享受高利润下的各种福利。或许,我们完全有必要看清楚,在全球化浪潮中最终受益的是谁,真存在某种双赢吗?显然,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最终的超级利润都要集中到当前全球最聪明、最懂管理的人手里,而这些人是谁?就是早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科技企业,而第三世界国家除了拉美、印度少数较强的私人企业外,多数穷国发育时间短,还不足以到世界经济擂台上与那些巨无霸们进行公平较量,否则,除了用自己的血肉给别人添荣誉和资本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而这些,就是我为什么反对立刻加入全球经济俱乐部,进行公平竞争的原因。当然,本人并不反对让出本国一定的市场,以促进本国企业与世界科技和服务的交流,而且随着本国竞争力的增强,最终还是应该逐渐加入到全球公平竞争的舞台中来。    或许,过度的外资经济就像替外资老板养鸡的养鸡妹经济,想当年拉美和东南亚一定程度就是如此。先谈菲律宾,菲律宾国民教育投入很高,国民素质也很好,国民经济在60年代一度居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但菲律宾和日本却是走着两条道路,即外资出口导向型,而日本和韩国则是内资内需导向型,菲律宾的外资出口导向型就像我们中国现在一样,不过在用本国人力、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替外国资本家养鸡,给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廉价的产品,但菲人能得到的只是有限的薪水,连本国有力的民族产业也没有建起来,至于超额利润更不能像日韩台的内资老板那样可以留在本国积累、为本国人民需求服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这些养得大腹便便的外资企业开始大量出逃,迅速转移向邻近的中国越南等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导致菲本土产业消失(或者说空心化),经济完全塌掉一块,失业人口大量涌现,国民收入急速降至中国的人均水平,其实菲律宾经济原来并不坏,完全是这种不正确的资本发展路线导致,而中国现在正在重复菲律宾这一行动,仅在加入WTO开始外资就占有了本国GDP的25%,占本国工业的本分之一。    那外资为什么要跑呢?外资老板毕竟不是本国国民,一有危险或私事自然要往家里跑,他是不可能长期待在被投资国的,即使养肥了也不可能像美国那些富豪企业家一样给母国大量慈善或教育捐款,回馈本国,而被投资国留下的只是可怕的环境污染、矿难和工人们仅够养家的工资,这在国际利润分成中恐怕仅2%左右。当然,中国港澳资本还是较为可靠的,台资因为台海局势要差些,其他更次之。    有人或许会说,外资经济难道不像足球吗?应该多进行与强队的竞争才能进步。但我们别忘了,足球再失败也不会把11个队员都赔进去,这是竞技运动的底线,而资本则不同,一旦失败,连市场带破产资本统统归于胜利者,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  
  因此,我说中国要发展,一要有限开放国门,大力发展民族产业,满足内需,以培养出强有力的大资本,二要大力投资教育和科研,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并建立尽可能自由、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平等竞争,这两点应该是经济竞争力提高的有效手段和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