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广州小吃文章

如题所述

  广东自古以来地方小吃品种极多,但由于烹饪技法秘而不宣,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广东小吃仅剩千余种,其余的已经失传。广东省烹协近年组织专家挖掘出不少已失传的小吃烹饪技法,在近日第一届“广东名小吃”认定活动上,南信双皮奶、莲香老婆饼、老妈官粽球、陶陶居奶皇包……一碟碟色香味俱全的小吃,出自广州、汕头、顺德、东莞大厨之手的110个品种,最终脱颖而出摘取“名小吃”头衔。

  广东人的茶
  湘楚有辣椒文化,广东有茶楼文化。
  广东人喜欢喝茶,就如湖南人喜欢吃辣椒,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早上问他们有没有吃早饭,他们会说,“我喝过早茶过来的。” 喝早茶的人多,想要占个位置还得早早地起床。有的上班族为了不放过这一天中重要的早茶便起个大早睡眼惺忪喝茶。而真正有闲暇时间喝茶的是老人们,真能在茶楼里坐上一整天的也是这些老人们。几个老人在一起,讲讲谁的孙子考了多少分,比比谁的儿女最孝顺,或是讲讲年轻时候的事情,总比坐在家里老守着那部电视机好。来茶楼喝茶的大多是常客 ,一回生,二回熟嘛,所以不用担心在这里会寂寞。老人们在这里,他们的子女也放心 ,也会更加集中精力去经营他们的事业。 到了中午,喝茶的人更多,外面站着等的,里面看着有谁要走的便冲过去占位子的。即使人再多他们也不愿离开,总有人吃过要走的嘛!或许广东人就是凭借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使得他们变得有钱,才使广东变成每一个想致富的人的天堂吧。广东有五星级酒店,也有街边小吃店,但只有茶楼才是所有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所有人都流连忘返的地方。
  茶楼大多摆着古色古香的八仙桌,服务员推着小车,穿梭在各桌之间。茶楼的点心可以说应有尽有,有粤味,也有湘味,川味,还有北方的拉面,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不怕你吃不惯,就怕你肚子不够大。广东的点心和菜肴大多有甜味,刚来的时候会觉得新鲜,可是久了便觉得实在难以适应。以前茶楼的点心工人,会在胸前挂上一个大盘,把点心放盘上,一边在茶楼四处走动,一边高声呼喊点心的种类,让客人挑选购卖。 后来逐渐使用了点心车,并有专用的加热设备以维持食物温度。茶楼里设着各式口味的窗口,走上一圈总能找到适合你的口味。这或许是外地人的功劳,他们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颇有经济头脑的广东人当然 不会放过这一大消费群。早茶一般从六点到十点,中午茶从十一点到下午两三点,下午茶从五点开 始一直持续到十一二点,所以在任何时段里都是很热闹的。有人说,广东人势利。但是,在茶楼里你看不到“势利”,看不到勾心斗角 ;没有经理与职员,没有老板与下属,大家都是平等的,得到的也都是平等的服务。这就是享受生活每一天吧!
  广东人喝茶颇有讲究,不懂的人还真看不出名堂。喝茶的时候一般是男士女士添茶,晚辈为长辈添茶,他们见到茶杯的茶少了便会添。当一壶茶喝完以后,他们会将茶盖拿起,架在茶壶上,表示茶已喝完,这样服务生便会过来添茶。广东人喜欢称年轻人“靓女”“靓仔”,所以要叫服务生,只要叫声“靓女”或“靓仔” 便会有人过来热情地服务。当有人为你倒茶,你可以用右手轻轻地在桌子上敲几下,这就说明你在表示感谢。 广东人把吃饭和喝茶分得很清楚,吃饭就是吃饭,喝茶就是喝茶。初来乍到,难免会出点洋相,不过文化不同,大家也不会介意的。外地人在广东呆久以后也慢慢地融 入到了这个文化里面,成为这个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他们也在改造拓宽着茶楼文化。广东人对茶的重视,对茶的感情是我们很难体会到的。可以没有工作,可以没有钱,却不可以没有茶!
  广东人酷爱喝茶,对茶的投资自然大。为了品茶,他们可以买几百块钱一套的茶具,再配上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斤的茶叶,找个时间,叫上几个朋友来家里,亲手泡上一壶功夫茶,即为了自己品到茶,也为了彼此真挚的友谊和对茶的那浓得化不开的感情。或是选上一个周末,叫上几个亲朋好友去茶楼,或坐雅间或坐大厅,一壶茶,几样点心,是那么怡然自得,让人忘记了平日的忙碌和喧嚣。
  不只是酒会醉人,茶亦醉人,而且比酒醉得更加彻底更加舒心,个中滋味也只有亲自去体会了。

  广东小吃-粉果
  它是广州传统的糕点。其皮与形状较虾饺略大而不一定是半月形,馅却有虾肉、鲜猪肉、叉烧、笋肉。冬菇等,放风味与虾饺不同;与虾饺另一异点是,粉果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半煎炸,为煎粉果。粉果又称“娥姐粉果”,相传粉果的创制人是抗战前一名叫“娥姐”的女佣,因粉果别具风味而被“茶香室”的老板看中,特聘娥姐到茶室主持制作,并以娥姐命名此点心。后因粉果受到顾客欢迎,其他茶楼也纷纷仿效,逐渐成为广州的传统点心。由身份低微的佣人所创制的点心,居然可以登大雅之堂,可见岭南人观念的开放,讲究实惠,而不拘泥于尊卑名分。

  广东小吃-鸡仔饼
  广州名饼鸡仔饼,原名“小凤饼”,据说是清咸丰年间广州西关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工所创制,其成为
  名饼却在半个世纪之后,广州河南成珠茶楼因中秋月饼滞销,制饼师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并大胆地用搓烂的月饼和猪肉、菜心混合为馅料,再调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盐,制作出甜中带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种“成珠小凤饼”来,因其异味香脆而受到顾客青睐。小凤饼形状像雏鸡,故又称鸡仔饼。其后,又进一步改进,务求精制巧作,并改进包装,罐装或盒装,远销东南亚。
  饮誉中外,并备受广州人欢迎的鸡仔饼,其创制完全出于偶然,是歪打正着。可见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任何偶然的饮食文化现象中,都包含着饮食文化发展的某些必然趋向,岭南饮食也如此。把月饼料做成了鸡仔饼,在这偶发事件中体现的是饮食文化的发展以人们的创新精神为内在动力的必然性。

  广东小吃-薄皮鲜虾饺
  又称虾饺。以淀粉(又称澄粉)面团作皮,鲜虾肉、猪肉等拌匀作馅,包成饺形,蒸制而成。其形似弯梳,故又称弯梳饺。皮薄、爽软,色白,晶莹透亮,饺内馅料隐约可见;馅心鲜美,形态精致玲珑。此品是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郊伍村河边一家茶楼首创的。起初,用料和造型都较粗糙。但因它选用刚从河里捕的鲜虾作馅,鲜美异常,为早茶市食客钟爱。后来,传入广州市区各大茶楼、酒家,经名师逐步改制而成为精美点心,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广东小吃-荷叶饭
  又称荷包饭,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荷叶碧绿,饭团松散,饭粒软润而爽鲜,有荷叶的清香。此品原是民间传统方便食品,历史已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曰:“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明代以来,它一直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群众的方便美食。20世纪20年代,被名师改进而成为茶肆的夏季名点心。

  广东小吃蒸肠粉
  一种米制品,又叫布拉蒸肠粉。以广州最负盛名的"银记"肠粉为例:该店坐落在文昌路,专营豉油皇牛肉肠粉,以薄韧香滑著称。解放初期由吴银经营,她得名师传授,学会了蒸制拉肠粉专门技术,其肠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肠粉亦称卷粉、猪肠粉(因形似猪肠),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
  它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

  广东小吃-龟苓膏
  广州人爱讲求的是清热解毒,所以吃甜品不能够没有龟苓膏,最好是加着甜甜红豆沙的龟苓膏:豆沙粗甜、龟苓滑苦,相得益彰。文信的龟苓膏属于总店配好、分店发送,不过豆沙还是有说头的:选用易于熬煮的大粒红豆,大火去壳,小火炖肉,慢慢熬煎,直至两个时辰之后,水与豆沙已成均匀糊状,再加细白糖调味,所以吃起来的时候不会有水的清涩气,豆沙也会细匀,不会有青黄不接的硬气。

  广东小吃-蟹黄灌汤饺
  以烫面皮包裹肉馅蒸制而成。其色如蛋黄,皮薄,软韧爽滑,馅嫩汤旺,以香醋佐食,鲜美而有醋酸和碱味的芳香。此品有数百年的历史。《随园食单》记述:“颠不棱即肉饺也,糊面推开,裹肉为馅蒸之。其讨好处全在作馅得法,不过肉嫩去筋作料而已。余到广东,吃官镇台颠不棱,甚佳,中用肉皮煨膏为馅,故觉软美。”肉皮煨膏,即如今的猪皮冻。拌馅时加入,遇热即熔化为汤汁。以此法灌汤简单易行,在广东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30年代,广州著名点心师把它改为猪皮冻中酌加琼脂,或在夏天全用琼脂,使汤汁既旺而又腻口。同时,又以蛋液、碱和面,擦至纯滑作皮。这样,可使其结构紧密,质爽滑而稍韧,能擀压至较薄而不穿破,使灌在馅中的汤汁不致漏失。

  广东小吃-果蒸棕
  是当之无愧的广东特产!据说,它的起源在肇庆,那些正宗的果蒸棕体形无比巨大(当然是比起我们平时能买到的那
  些)。而流传到广州,广州人把它推陈出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好多新品种:瑶柱棕,菠箩棕,豆沙棕...... 但是,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最传统的果蒸棕。
  在冷冰冰的冬天,拿着一个烫手的棕子,一层层的拨开它的皮,你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糯米香和豆香。猛地咬下去,那种感觉,就象有一股暖流从单田往各个方向奔流,又好象有一个武林高手在帮你打通各大穴道!一口一口地细嚼,混着五花肉的甘味,冬菇的鲜味,简直就是人间极品,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棕里面的豆很绵,很软,很好吃啊!

  广东风味小吃

  广东小吃属岭南风味,多来源于民间,大都被流传下来而成为传统名食。现时的广东小吃和点心有区别,小吃品是专指那些街边小店经营的米、面小型食品,制作较简朴;点心是茶楼、早茶的繁多品种,以及星期美点等,特点是:花式品种较多,造型精细。

  广东小吃的成熟方法多为蒸、煎、煮、炸4种,可分为6类:油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杂粮为原料,风味各异;糕品,以米、面为主,杂粮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为发酵和不发酵的两大类;粉、面食品,以米、面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风味特色而称的;甜品,指各种甜味小吃品种,不包括面点、糕团在内,用料除蛋、奶以外,多为植物的根、茎、梗、花、果、仁等;杂食,凡不属上述各类者皆是,因其用料很杂而得名,以价格低廉,风味多样而著称。 酥皮莲蓉包 以半发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团)摺叠作皮,莲蓉作馅包成圆形,蒸制而成。其皮色洁白,层次分明,松软而稍爽韧,香甜可口。粉果用淀面粉包裹虾仁、猪肉等拌成的馅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软、半透明,可见角内馅料,馅鲜美甘香。此品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广州饮食习俗一书中载:“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油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茶蘼露、竹脂(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一名曰粉角。”20世纪20—30年代,各酒家、茶楼争相创名牌菜点以招徕客人,茶香室一名娥姐的女点心师的所创的粉果独占鳌头,人们称之为娥姐粉果。40年代,茶香室歇业,娥姐的传人转至大同酒家,娥姐粉果也就成为大同酒家的名牌点心。50年代以后,各大茶楼、酒家也把它作茶点供应。粉果也就成为羊城美点之一。 马蹄糕 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此品以广州市泮溪酒家的为最有名。因其所处的泮圹是盛产马蹄的地方。所产的马蹄粉,粉质细腻,结晶体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种点心、小吃。以它做成的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传统名食,四季皆宜。 伦教糕 用大米浆经发酵蒸制而成。其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内层小眼横竖相连,均匀有序;质爽软而润滑,味甜冽而清香。此品因首创于顺德县的伦教镇而得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咸丰间成书的《顺德县志》载:“伦教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舟就之。其实,当时驰名者止一家,在华丰圩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非他人所用。”但后人采用在煮糖时加鸡蛋清去浊之法而一直传下来,并随着华侨的足迹而传至东南亚各地。 蜂巢芋角 用芋泥作皮,猪瘦肉、虾肉、冬菇等炒熟后作馅,包制成角形,下油锅炸制而成。其皮色金黄,表层小眼密布,状若蜂巢,外皮酥脆,内层软滑,馅有微汁,鲜美香浓。此品是茶市必备的点心,广西、海南均盛行。以广西荔浦所产的香芋做的最佳,故又称荔浦芋角。

  薄饼
  凡是尝过“北京填鸭”的人,大都知道肥嫩的鸭肉和脆皮,是包在一块烘熟了的面饼中,再加一甜酱,青萝葡,葱白等持以进食的。这块包在外面的面片儿,形似饼状,但比任何的饼都薄,因而顺理成章的,就有人称它为“薄饼”。但这种薄饼比起潮州的薄饼来,它的“薄”就全说不上了。大约潮州薄饼要十张合起来的厚度,才相等于包填鸭的薄饼一张。换句话说:潮州薄饼的薄度,只及北京薄饼的十分之一而已。
  各处的薄饼也都是用面作原料的,本身除了面香外,食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它的作用主要仍是作为包扎一些三鲜之类的配料,食法一般和“北京填鸭”差不多,不过它的馅,一般都离不开猪肉丝、虾仁、香菰丝、荀丝、芽菜、葱白等。更为考究的,当然可以加上鸡丝之类了。食时先把配料脍切炒熟调好味道,再用椒酱、梅酱、甜酱等涂在做好的薄饼上,铺上馅,把它包成长方形,蔌折卷成圆卷,即可以进食了。食薄饼在澄海和潮安最为时兴,潮阳及揭阳一带则较少有。
  潮州薄饼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薄呢?也许有人以为它是用面棒压出来的,其实不是。它有它的特殊制作方法。它不但不用面棍一张一张辗压,而且做起来时极快,尤其难得的是:饼身一张张厚薄均匀。
  制薄饼时,首先用面粉掺水揉捏至有了一定弹力,可以从掌心成团抛出去又利用胶粘回力收回时为准。面团不能太软,又不能太硬,用铁锅(潮人呼为“鼎仔”。)加火烧至高热,把生萝葡块点着附有水分的食油揩抹锅面,油不能多,但须均匀,等锅面热得发出青烟,那时即把掌上不断搓捏中的面团迅速地触向锅面,轻匀抹过,面团接触热锅,表面当被粘住时候,立即又把面团利用弹力收回。那么,面团接触锅面的表面部分,便薄薄的附在锅上,趁它熟而不焦,掀揭上来,这就是薄饼了。手法熟练的人,反复地一抹一收;一张过了又一张,十分快捷,偶尔遇到有个别薄饼因面团抹过锅面时不够匀整,出现一些大小孔隙,他们也善于急用掌中面团轻轻加以充补。所有薄饼按次叠好之后,要用湿布张盖,以防止水气的蒸发,同时也保持它的柔软,不至风干。
  薄饼除了可以用来包配三鲜熟料进食外,也可以把它包上生馅投油锅中炸成春卷。这些都是咸食,也有甜食的,潮人称之为“糖葱”。“糖葱”是用糖掺配少量面粉,蒸煮多时,逐渐去掉水分,使之成饴,然后反复加以提炼,使具韧脆之质,再把它做成中有葱孔的长方形。糖葱很容易松碎。糖葱入口酥脆而香甜,比起其他各地著名茶食来,糖葱有它特别的优点,和独具的地方特色。
  食薄饼的时间,一般时兴在清明节前后,这时家家都备办配料,制作一番,薄饼商贩,也随之得市三倍。可是,现在人们多已不拘节气,什么时候想吃,只要有薄饼可购(因为制薄饼是一种特殊技术),随时都可满足口腹之欲了。

  白云凤爪
  凤爪,即鸡爪。将凤爪放入烧开的沸水中,将火调小,慢慢浸熟。捞起后在流动的清水中泡两小时左右,滤干水分,再放进用糖、醋、盐、味精调至适度的水中浸泡两小时即可。吃时酸甜爽口、不肥腻。

  安铺鸡饭
  鸡饭摊一般在晚上5时多开市,摊位多在马路骑楼的会合点或拐弯抹角,用布围起,不让路人窥视食客面目。鸡饭的白切鸡选用三黄鸡的鸡项或肥阉鸡,用文火浓汤煮至九成熟,夹出锅后即用花生油涂抹鸡身,使鸡皮光滑油润。佐料为豉抽回以本地名产小磨芝麻油、沙姜、芫荽、葱白。鸡饭,即是以鸡汤加猪油煮的饭。据统计,安铺登记造册的鸡饭档达61摊,每档一晚销售8~10只鸡。按此粗算,仅鸡饭一项的消费,每晚就达1万多元。

  广东小吃之姜撞奶
  传说100多年前,当地一贫苦人家有一老妇终日被咳嗽所困扰,因缺钱治病,其媳妇便想出一个办法,用姜汁加入鲜牛奶,老妇食后咳嗽大减,人也陡增精神。于是姜汁奶便开始在民间流传……

  准备:牛奶一袋,最好是水牛奶、姜、糖。姜去皮,切碎成茸,然后将鲜黄的姜汁挤到碗里,一小勺的量就够了。

  过程:把牛奶倒进锅里,加一勺糖,煮到刚刚开就关火。牛奶在锅和碗之间来回倒两次,让它温度降到80度左右(理论数据,不用验证),快速倒进盛有姜汁的碗里,顺手调匀,耐心滴等几分钟,牛奶凝成膏状,就成了。
  因为脂肪含量不够高,所以不是很厚实。倒牛奶的手势一定要快,像突然撞到碗里去的,这才名符其实。
  功效:具有驱寒、暖胃、养颜的功效。
  口感:辛甜香滑,奶味清爽。

  广东小吃-炒田螺
  田螺与石螺不同,它的特点是壳薄肉厚。与一种叫紫苏的芳香草同炒一镬,便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欢,连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都十分喜欢,常常在街头小食档(也可在高级宾馆酒楼里),围着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尝紫苏炒田螺。炒时,还可放上辣椒、葱或蒜、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广东小吃老婆饼的传说
  起源自广东潮州点心老婆饼,外皮烤成诱人的金黄色,里头一层层的油酥薄如棉纸,酥松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了满地,每一口都尝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
  老婆作的饼 受到老板青睐!
  相传在广州,有一间创办于清朝末年的老字号茶楼,以各式点心及饼食驰名;某日,茶楼里一位来自潮州的点心师傅,带了店里各式各样的招牌茶点回家给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不但没称赞店里的点心好吃,甚至还嫌弃地说:“茶楼的点心竟是如此平淡无奇,没一样比得上我娘家的点心冬瓜角!”
  这位师傅听了之后心里自然不服气,就叫他老婆作出“冬瓜角”给他尝尝!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面粉,作出了焦黄别致的“冬瓜角”;这位潮州师傅一吃,风味果然清甜可口,不禁称赞起老婆娘家的点心!隔日,这位潮州师傅就将“冬瓜角”带回茶楼请大家品尝,结果茶楼老板吃完后更是赞不绝口,问起这是谁哪一间茶楼作的点心?师傅们说:“是潮州老婆作的!”于是老板就随口说这是“潮州老婆饼“,并且请这位潮州师傅将之改良后在茶楼贩卖,结果大受好评!“老婆饼”因而得名。
  叠出酥松的层次感 “老婆饼”的绝妙口感,来自于里头层层叠叠、薄如棉纸的油酥皮;“米哥烘焙坊”主厨刘哲男师傅说,要作出这份层次感相当费工夫,首先在材料上,要将水油面团与油酥分开处理,将水油面包入油酥,开再折起,如此重复两次,利用水与油互不相溶的特性,作出酥松分明的层次感!师傅说整个过程中力道要均匀,千万不能将面皮秆破,两种面团和在一起,就会失去层次感!
  至于香甜的内馅,传统的潮州“老婆饼”包入的是冬瓜蓉,所以也称为“冬茸饼”,传入台湾后,甜馅内容改以单纯的糖为主,清甜的香味一样迷人可口。

  广东美食
  广东小吃与点心同源,历史悠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记有多种民间美食,如粉果、沙翁、粽子、薄脆等,至今久盛不衰。小吃的品种虽不如点心多,但用料比点心更杂,可分为六类,除粥品外,还有:油器,即油炸米面食品,咸的有油条;甜的白糖沙翁、笑口枣、脆麻花;咸甜相杂的有咸煎饼等。这类小吃,季节性不强,常年供应,但以冬季最盛,食时,一般与粥品相配,使之稀稠相辅。
  面食

  品种有油条、伊面、云吞,水饺等。云吞很早就传来广东。现在,广东以云吞和面同吃最盛行,叫云吞面,城乡皆备。它是用鸡蛋液和面,擀成薄皮,包上猪肉糜、虾仁等制成的馅料,和全蛋面条一起烹熟,加虾子上汤食用的,以面爽、馅嫩、汤鲜为上。

  糕粉

  糕的名品有伦教糕、松糕、棉花糕、钵仔糕、面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等,其中伦教糕因产于伦教镇而得名。据《顺德县志》所记,明代已经盛行,足有数百年历史。现已传遍省内外,乃至东南亚各地了。粉的名品有肠粉、沙河粉、濑粉等。肠粉的外形有点象猪肠,故名。其馅料可随时随地而变。用猪肉的叫猪肠,用牛肉的叫牛肠,还有用虾米、猪肝、鱼片的,均按馅料而称。沙河粉 以广州市郊沙河镇产的最佳,故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