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互联网为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便利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互联网为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渠道,为政府了解民意,满足人们需要,维护人们利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互联网新应用新服务为人们切磋互动、交换看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仅微博用户就突破了3亿。材料二:网络谣言是危害网络、危害社会的毒瘤,清除网络谣言需要广大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网民在上网时应守法自律,做到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互联网企业和网站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广大公民应积极举报网上虚假信息,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多方努力,共同创建一个诚信、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广大网民对制谣传谣行为应当如何担当自己的公民责任。(9 分)

(1)(6分) ①允许公民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发表言论,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公民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分)  ②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发表言论是公民参与舆论监督,采取合法方式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监督的表现。(2分)  ③互联网的发展为实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有利条件,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民主决策,是决策机关通过互联网了解社情民意,做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2分)
(2)(9分)①公民有政治自由,包括言论自由,网民应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上网时应守法自律。(3分)②公民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网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现象做斗争,为清除网络谣言做贡献,做到文明上网,不信谣言。(3分) ③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上网时,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珍惜公民权利,通过法定义务权利的实现。(3分)

本题以互联网为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渠道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公民权利知识的理解。
(1)材料体现的内容可以从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公民参与舆论监督、参与民主决策等方面回答。
(2)对制谣传谣行为可以从政治自由、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等方面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