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的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8
适用于的于相当于在的意识,适用在某些方面怎么样,适用在干嘛,等等。
第2个回答  2020-10-18
失去真诚,那就如同生命失去了灵魂,身体失去了骨骼,生活中失去了朋友一样,没有了支柱。真诚产生人格魅力,真诚是最起码的做人尊严。诚实和守信是真诚最起码的要求,那也是为人处事之根本。

你若恨,哪里都可恨,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世界,学会忘记,忘记是一种优秀的品德,舍得就是一种尽好的心态;忘记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舍得就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为人处事,也是一个道理,说话留有余地,做事须让出空间。虽“一锤定音”“背水一战”常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但在生活中多“打个活结”,不乏为一种明智和聪慧。

人要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快乐和幸福就必须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够改变的。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忘记是一种心灵超脱的修养,舍得就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忘记是一种优秀的品德,舍得就是一种尽好的心态;忘记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舍得就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我们应该以不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头脑都应该存有辩证的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而且至死不悟,这是为人处世的大忌。

懂得承受的人,不会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而是将生活中的所有辛酸和快乐浓缩成聪明,隐躲在忙碌的身影背后,在举手投足间,默默地开释出人生的出色!在为人处世中,收获着不容掩饰的快乐!在疲惫不堪时,懂得了放弃该放弃的所有,握住属于自己的执着,不让岁月成蹉跎!
第3个回答  2020-10-18
介词,没有什么特殊意思,应该指定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20-10-18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报任安书》)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
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
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