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可以以弱胜强,获得靖难之役胜利呢?

如题所述

一、兵在精而不在多

古往今来,以少胜多的战役不尽其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军队的质量、纪律和军心相差太大。在当时,建文帝朱允炆麾下的将士可征调的就可达百万人之多,而燕王朱棣麾下的燕军数量不足三十万,就算再加上其他诸侯王的军队,整体来讲也是不足五十万的,就相当于燕王朱棣手上能调动的全部军队实力,其实还不如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军队的二分之一。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建文帝拥有的军队阵势的确是有大太多的优势,但是“双拳难敌四手”得是实力差距不大才适用的。

燕王朱棣之所以能成功,自然就是依靠他军队的优势:精锐。带兵打仗讲的就是一个士气,在当时,朱允炆手下的军队军心过于涣散,在战场上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自然会败。

再说燕王朱棣,他当时联合的是其他所有诸侯王,所以明朝最强雇佣军朵颜三卫也处于朱棣的麾下,这对朱棣的军队来讲,更是如虎添翼,相反朱允炆这边并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能与朵颜三卫军齐名的军队,自然士气再次受到了一定的打击。

所以,在接下来兵戎相见的时候,局势并没有想象中的对朱允炆一片大好,相反,对朱棣来说更有优势。

二、处世经验差距太大

朱允炆从小娇生惯养,在其父死后,朱元璋更是对其溺爱有加。只会在房内读记诗书,研墨作画,哪懂得舞枪弄棒,更别说上战场带兵打仗了。

再看朱棣,很早的时候就为朱元璋鞍前马后,冲锋陷阵了,不但懂得领军打仗,更有一肚子的文韬武略,就只论打仗的经验就非朱允炆能与之相比的了。

又说及朱元璋,就不得再谈一谈他临死之前为照顾朱允炆安危而留下的两道底牌:耿炳文和沐家军,而且还小心叮嘱他:“一旦天下有变,可以派留耿炳文防守京城要地,然后调遣云南的沐家军过来征战,这样万事无忧矣”。

在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朱允炆虽然想到了父亲嘱托的两道底牌,但是做起来却出了大问题。他派留守京城要地的耿炳文挂帅出征,想一扳局势,但是还是惨败;紧随其后,又让只会“纸上谈兵”的李景隆挂帅,结果又是惨败收场,把优势大好的兵力又亏于一篑。不等沐家军及时赶到,京城就已经告破了,朱允炆也不知下落,两张底牌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实在可惜。

三、性格过于优柔寡断

从小与世无争,吃住无忧的朱允炆怎么会知道世道的残酷,人性的复杂,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却又是优柔寡断,再看朱棣,早就是战场上的一只老狐狸了,朱允炆怎么与之相比。在你死我活这种节骨眼上,朱允炆还下了这样的命令:将士不得伤害朱棣,否则军法处置。

讲仁慈,还想活捉朱棣这种老狐狸,谈何容易,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条军令,让朱棣好几次都逃出升天。

同时,在领军打仗的决策上,朱允炆还是存在众多失误的。就比如,当初攻打朱棣的时候,不应该用北将去攻打。当时的北将中的很多人都是朱棣的旧部,让他们去攻打朱棣,那人家说不定就直接带着兵投降于朱棣了。

由此可以看出,朱棣能够以少胜多取代朱允炆,当上明成祖,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8
因为朱棣的军队破釜沉舟,他们知道如果万一输了就是死的下场,所以都非常努力,就赢得了胜利。
第2个回答  2020-12-08
因为当时朱棣十分的有才华,并且他懂得容忍,所以说可以获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第3个回答  2020-12-08
我认为这是因为朱棣找准了机会,并且准备充足,让自己获得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
第4个回答  2020-12-08
朱棣能够以弱胜强,赢得靖难之役,这都是拜朱允文所赐。朱允文因为不愿意承担伤杀害叔父的罪名,要求将领只能活捉朱棣,这就使得前线将领在作战时小心翼翼,不能够是施展手脚。另外朱允文在用人上存在很大失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