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说诸葛亮不出武功依山而东非勇者,真是这样吗?

如题所述

在《三国演义》里的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里,司马懿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前提是说司马懿在上方谷之败后,渭南的营寨被诸葛亮乘胜占了。司马懿被迫据守不出。这个时候郭淮报告说诸葛亮要择地扎营。这个时候,司马懿说了这句话:

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司马懿以手加额曰:“大魏皇帝之洪福也!”

而在历史上的记载里,司马懿也说过一句和这句话类似的话。这句话在《晋书》中记载着:

(司马懿)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从表面看来,这两句话意思差不多,不过细细品味,这两句话的意境却大不相同,前者是《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经过上方谷大败后,狼狈不堪,心怀忐忑时说的话。而后者是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时说的话。所以前者才会说出曹魏军队危险的话。那么,这两句分别代表了司马懿什么样的心情呢?

一、我们先从真实的历史出发,看一看历史上司马懿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

我们看一下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的部署,就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一次的交锋是如何的激烈。当时诸葛亮的所有人马才只有十二三万,这一次就出动了十万。而这一次诸葛亮为了保证后勤,专门储存了三年的粮草,出斜谷,以木牛流马,借水路运输。

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这一次是动员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和曹魏决战。这是因为诸葛亮的身体多病,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了。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抛弃了他素来被称作的谨慎,打出了他最高的水平。

诸葛亮先是进军渭南,然后渡河抢北原,在抢不到北原的情况下又声西击东,强袭阳遂。这一切,把司马懿打得手忙脚乱。在好容易稳定住形势后,司马懿才说了那句诸葛亮是否是勇者的话。

其实,诸葛亮是不是勇者,司马懿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在这次和诸葛亮的交手中,感到了诸葛亮的变化。诸葛亮已经不是他预想的诸葛亮了。诸葛亮这一次,是非要逼他决一死战不可了。诸葛亮放弃他过去的谨慎的方针,公开进行冒险,争夺北原、阳遂。在和司马懿对峙,派人送巾帼给司马懿逼他出战。又针对司马懿想和蜀军拼消耗,采取屯田的办法。

试想一下,蜀军就驻扎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公认开荒种田,这还不是勇者所为吗?所以司马懿说的诸葛亮驻扎在五丈原,而不出武功依山而东就不是勇者,这句话只能去骗骗那些无知的人罢了。

如果两个人调个个,司马懿率领蜀军,他也不会出武功依山向东的。我们可以看看地形,如果诸葛亮出武功,把自己的一翼以山地作为依托,全军向东进军,挺进关中。那么,诸葛亮将处于什么境地?

司马懿的主力在渭南虎视眈眈,当诸葛亮向东进发的时候,就变成了侧敌侧山的形势。他的一翼虽然有山地掩护,可是这一面没有敌人,反而成了自己与后方联络的障碍。而另一面则处于司马懿主力的威胁之下。再加上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没有强大的骑兵,在平原怎么和司马懿的魏军交战?

这样一来,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成为司马懿军队面前的一字长蛇阵,还是侧对着自己的。司马懿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击蜀军,把它切成几段吃掉。试问一下,把诸葛亮换成司马懿,他会这么做吗?这不是勇敢,而是愚蠢,诸葛亮当然不会这样做。

至于说司马懿说诸葛亮会去驻扎在五丈原,我们就又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司马懿预料到诸葛亮会驻扎在五丈原,那么他为什么不先去抢占五丈原呢?这是因为,司马懿心里清楚,他是没有能力占领五丈原的。

这是因为诸葛亮的主力是优秀的山地步兵,如果司马懿去争夺处于山地地形的五丈原,会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样一来,司马懿就必须在不利的情况下和诸葛亮决战。就如诸葛亮不肯出武功一样,司马懿也不会去和诸葛亮争夺五丈原,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在五丈原安营扎寨。

因此,司马懿在事先就料到了诸葛亮不可能出武功沿山向东,而且肯定要驻扎在五丈原。因为司马懿无法阻止诸葛亮的行动,所以他才故意在部下面前把这些说出来,一是显示自己的神机妙算,二是显示诸葛亮不是勇者,三是给自己的部下加油打气,振作士气。

二、《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说这句话的意图。

而在《三国演义》中,情况又是不同。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在上方谷刚吃了败仗,自己险些被诸葛亮用计烧死。而他在渭南的营寨,被诸葛亮全都占领了。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解除了他侧翼的威胁,向东进军的时机成熟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出动蜀军的主力,他就可以突入关中地区,直接进出曹魏的腹心地区。司马懿在大败之余,已经无力对诸葛亮进行有力的反击。这样,他只能后撤,去保卫自己的根本地区。

这样一来,诸葛亮就把战区推进到了关中,成功的做到了隔绝陇道的战略。接下来,诸葛亮将一部分兵力转用于陇西,收编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自己的骑兵部队。这样一来,战争的形势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诸葛亮的这一次北伐未始不会成功。这就是司马懿说的,如果诸葛亮出武功依山而东,我们危矣的原因。

可惜,《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虽然作者可以杜撰一些情节,但是也不能偏离历史真实太远。因此,最终诸葛亮还是上了五丈原,使得司马懿逃脱了灭顶之灾。

结语:

当年的司马懿说出对诸葛亮出兵的看法,所谓出武功还是上五丈原,都是司马懿的一厢情愿。他既不能阻止诸葛亮不出武功,也不能阻止诸葛亮上五丈原。他故意这么说,无非是已经料到诸葛亮不会出武功,而是必上五丈原。

因此,司马懿在部下面前故意这样说,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神机妙算,为了自己的部下撑腰打气而已。最后,司马懿还是不敢和诸葛亮交兵,只是依靠和诸葛亮拖时间,把诸葛亮耗死了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