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配方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二叶茶

材料:鲜菊花叶30克、鲜桑叶30克、红糖适量。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加红糖调味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适用:感冒头痛、风热赤眼、腮腺炎。

点评:本茶中菊花叶味辛、甘,性平,可清热解毒、平肝、清肺、去头风;桑叶味微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效。

2、二麦太子茶

材料:浮小麦20克、太子参10克、麦冬10克、蜜枣(去核)3枚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3碗煎至1碗,分2次温服。亦可用泥鳅5~6条,开水烫去或用食盐洗去泥鳅体表之黏液,煎至微黄色后加入少许清水,与上茶共煲成汤饮用。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敛汗。

适用:阴虚盗汗,症见夜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夜睡烦躁不安、舌红、苔少。

点评:阴虚之人阳热相对有余,虚火煎迫阴津,津随虚火逸出体外,发为盗汗,治宜养阴敛汗。本茶中太子参养阴益气,固摄敛汗;麦冬滋阴;浮小麦甘凉,功能止虚寒、除烦热。

蜜枣甘润,既佐太子参、麦冬甘润滋阴,又口感清甜,小儿易于接受。若烦躁易怒者加白芍10克以柔肝敛汗;盗汗重者加糯稻根8克、五味子6克以加强敛汗的作用。

3、三黄栀子茶

材料:黄连1克、黄芩15克、黄柏10克、生石膏(先下)15克、栀子6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2碗,煎至1碗。每日1剂,分1~2次饮用。宜连用3日。

功效:清热解表,化湿透疹。

适用:湿热困遏脾胃,除手足口有疮疖外,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热重于湿者。

点评:本茶以主治三焦火毒热盛症的黄连解毒汤加减。大苦大寒的黄连清泻心火,黄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又以栀子通泻、导热下行。湿热并重者,可用黄连解毒汤合三仁汤加减。

凉茶禁忌人群说明

1、阳虚的人:这类人多为常坐办公室的白领,症状可见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现象,这些人再喝凉茶就等于“雪上加霜”,使阳虚症状加重。

2、脾胃虚弱的人:服用性质寒凉的凉茶,会伤及脾胃,使本来就虚弱的脾胃更加虚弱。脾胃更伤,正气受损,还会因免疫力降低导致许多其他疾病。

3、月经期和产褥期妇女:女性月经期和产后身体极为虚弱,尤其对冷热的刺激极为敏感。如果由于天气热而不加节制地饮凉茶,虽然可以感到胃内一时的凉爽。

但这些药物吸收入血液后,寒凉的刺激就会使血流滞涩缓慢,甚至形成瘀血,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经量减少,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大出血、闭经。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凉茶DIY:自制传统凉茶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喝凉茶时一定要适量 凉茶不是人人都能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