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事都具有两面性。你会在事物的两面性之间犹豫吗?下面是一个例子。

每件事都具有两面性。你会在事物的两面性之间犹豫吗?下面是一个例子。在户外看到一只兔子。
第一面:①抓住他你能占为己有,把他关在笼子里,他能做你的宠物。把他卖了,你能换些钱花。杀了他,能做你的盘中餐。再说,谁让他跑的没我快,大自然的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这样做是有利于兔子种族的进化,是为了筛选出跑得快的兔子的基因,这样做我很光荣,抓住它自我的道理。
那么另一面是,②不抓他是给他一条生路,而我,特别是作为人类的我,是游离于动物们的法则之外的,这是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之所在——人应该是具有高级情感的生物,我们人类应该有的是远博的情怀,兼济苍生的慈悲之心,热爱每一个生灵,而不是伤害他们。佛教讲求心系天下,不能伤害生灵,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与世界为善,让我们的善播散在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吧!。
于是乎第三种情感便诞生了。③何必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自己快乐不就好了。然后又想,不,你这是小人之心,你怎么可以那么自私,你怎么可以把别人的痛苦建立在自己的快乐上呢?。然后进而想到,快乐和痛苦本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这只是人的主观感受而已,他只是一种感受罢了,他什么也不是,同一件事,你可以快乐,可以痛苦,起源只是你的想法不同。然后会想,一切都是由心生由心灭,想了那么多不过只是想法而已。
于是乎第四种想法便诞生了。④无论怎么想都不会有结果的,世间本无对错,所谓的对错,只是人从表面上看得到的东西的一个浅层的认知,社会里的人所说的对错永远是表面上的对错,因为表面上对错是最容易证明最容易辩驳的对错,因为容易辩驳,也难怪会成为人们奉行的对错观。
进而第五种想法产生。⑤一切都是源于虚无,现实和虚无又有什么差别,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没有尽头的一切,现实是源于思维,可是他永远是现实,只不过我们看到的现实,仅仅只是我们思维里所存在的现实罢了,他可不是真正的现实。
⑥好了,回归正题,我抓不抓那只兔子,都无所谓,因为抓不抓都有他的道理。
⑦深思,我就是那个被人说成犹豫不决没有主见的人啦。
⑧不过这也理所当然,一切都是虚无罢了。
举例结束。
你有或者有过类似这个例子上所说的在事物的两面性之间犹豫的经历吗?还是你总是会选择出其中一个观点,并持之以恒的认为他正确下去吗?

题主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哲学上的思辨。
1.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其实跟人们的选择是没有关系的。事物的两面性,没有人的存在也是有的。
2.兔子抓与不抓,是个人作出的价值选择。而价值选择的前提是价值判断。人们总是出于某种价值性考虑,而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动。
3.从价值判断、价值考虑而言,无法说服自己或他人,产生犹豫,并不能得到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无的结论。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选择不选择,兔子及万物,都是客观实在,这个世界并不虚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