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的区别与联系

如题所述

01短时强降雨一般不会导致洪涝灾害,排水系统异常除外

一般而言,短时强降雨是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对城市而言,只要排水系统是ok的,是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的。这种短时雨持续的时间非常的短,一般在半个小时以内就会停止,而河道或者是城市的排水系统应对半个小时的强降雨还是有一定的承受和排泄能力。水库和发电站等也不至于发生水量暴增而出现要泄洪的情况。

02暴雨一般都会导致洪涝灾害,严重的还会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

当出现暴雨的时候,对于山区而言是一个自然报复性的打击,不仅河流的排泄能力有限,而且还会出现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倒塌的情况。如果当地的植被保护不好,还有可能出现泥石流。而泥石流可以摧毁它经过的任何地方,如果遇到房屋则推倒房屋,遇到树木则拔起树木,所有的一切都是泥石流壮大的垫脚石。

03短时强降雨下雨时间短,降水量很大,暴雨则降水量也大,持续时间也长

暴雨的持续时间远远长于短时强降雨,一般而言,暴雨的持续时间往往是以小时进行计算的,少则半天,多则几天。由于暴雨的降水量很大,而且是持续性的输入性,河道和排水能力和城市的排水能力可能很难与降雨量相抵,这个时候,导致洪涝灾害和城市内涝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出现暴雨的时候,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水流倒灌地下停车库的情况,小区的商铺淹没的情况。

04雨点打水花(水泡爆破感),这是暴雨的显著特点

老人有句谚语,雨打泡,一天半!这个讲的就是暴雨,因为暴雨的雨量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每当遇到暴雨的时候,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预防洪涝灾害,各地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疏通。其次就是外出的时候注意不要被树枝打到或者踩到排水口(有可能井盖被冲开,一踩到就可能卷入排水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31

暴雨有时是短时降水,有时是长时间累积降水,而短时强降水是指1小时内某地降水量超过20毫米的降水过程,用来说明短时间内的降水强度。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短时强降水是指1小时内某地降水量超过20毫米的降水过程。而而暴雨指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暴雨按其累计降水量大小又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个等级。

短时强降水不一定形成暴雨,同样,暴雨过程也不一定包含短时强降水。比如,某地10分钟内出现20毫米的降水,降水强度相当于1小时120毫米,24小时内再没有出现降水,这是一次特强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而非暴雨过程。

如果某地出现了一次24小时持续性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只有5毫米/小时,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120毫米,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大暴雨过程,但是没有出现短时强降水。

短时强降雨是属于强对流天气之一,由于强对流天气局地性强、尺度小、发生突然、持续时间短,目前的预报水平对于强对流的预防还是非常有限,所以短时强降水的防灾减灾难于暴雨,相对来说,暴雨由于持续时间长,预报准确率更高一些。

暴雨介绍:

暴雨(英文名称 torrential rain;rainstorm;storm )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26
短时强降水定义:
短时强降水是指短时间内降水强度较大,其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值的天气现象。这一量值的规定,各地气象台站不尽相同,一般是小时雨量 ≥ 20毫米。
短时强降水特点:
短时强降水具有突发性强、来势猛、降水时间集中,可预报的时效也很短。由于降水强度大、时间集中,短时强降水常常会造成城市积涝,山体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严重影响城市运行,甚至威胁生命。
暴雨定义:暴雨(torrential rain)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雨势倾盆,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暴雨特点:
产生暴雨要有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暴雨。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积雨云内上升气流非常强烈,垂直速度可达20~30米/秒,最大可达60米/秒,比台风的风速还要大。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水滴不断增大,云内的水滴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